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美德——关于劳动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7-10 10:44
浏览
次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人都在围着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转,他们实在被宠坏了。
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这种状况令人忧虑。坏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改掉它也非一日之功,于是,我们就要从小事人手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自理、帮助同学、学做家务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一,舆论引导,积极表扬。教师是班级舆论的引导者,教师对于一件事情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比如:有的教师会对调皮的学生说:“你再不听话,今天就罚你打扫教室。”这类话无形中表明了教师对劳动的态度,暗示学生劳动是件不光彩的事情,是要被人笑话的。无形中在班级内造成了错误舆论。
第二,有偿劳动,端正思想。美国影片《小鬼当家》中小男孩家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但他仍会在冰天雪地里到邻居太太家门口扫雪,然后从中得到相当的报酬。对于小孩子来讲这钱不算什么,他完全可以向家人要到钱,但这是一种对他劳动的肯定。
在学校,对于学生的普通表现可以用一朵小红花或者一次掌声来表示肯定,学生已经很满足了,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会奖励一块皮,一把小尺等表示肯定,学生会为得到这样的奖励而乐开花,更加有激情。孩子在家里,爸爸、妈妈完全可以跟他们来个劳动约定,如:每洗一次碗可以得到5角钱,每次孩子洗完后就给他一枚硬币,这个5角钱已经是他自己劳动所挣,可以随时使用,也可以自己保管,待积攒得多了再买个贵点儿的东西。让孩子体会金钱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体会到劳动对自己生存的价值,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劳动观。第三,言传身教,树立榜样。案例: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一次全校大扫除中,我们班的任务是打扫厕所。同学们听到这个任务后一个个伸伸舌头,眉毛鼻子皱成一团,互相诡秘地对望着笑,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讲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他说:“我是一个乡下农民的儿子,以前我家很穷,一部分家务活就落到了我这个大儿子身上,于是由我担负家里挑水浇菜和清扫牛栏、猪圈这三件又脏又累的活。那时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多么不容易。挑水浇菜只是累点,但是打扫牛栏、猪圈可真是臭得让你无法忍受。每次打扫牛栏,我都要把裤管卷得高高的。一扫完,就赶忙跑出去,只见两腿上爬满了跳蚤。但我喜爱劳动,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我的劳动对家人是多么重要.”听完老师的话后,我们不再嫌弃学校分配的任务,反倒觉得光荣。劳动开始了,老师和我们一起扛着水管走进了厕所,歌声、笑声夹杂着水声一起从厕所里传出来,大家很开心,我们也更加尊敬老师了他有着良好的劳动习惯,他的言行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在行动里。天长日久,我们渐渐养成较好的劳动习惯。这大概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吧。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影响,其力量比有声的说教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收到让学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同时,要树立小学生中具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热情地予以表彰,让榜样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四,力所能及,自己动手。在班上组织展开“我会干什么”“我有一双巧手”“我能干”等专题讨论。让同学们找到自我劳动的价值,并懂得只有用智慧和双手去整理自己的小房间、收拾书包、整理学习用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会有真正的乐趣。还要求学生做到抽屉、桌面、书包干净整洁,个人讲究清洁卫生,并互相学习、相互监督,每天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添“红星”。这样一来,学生每天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按课表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
在孩子劳动过程中首先要抓好劳动的开端,先从孩子感兴趣的劳动做起,让孩子感受到参加劳动是生活的需要,并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成功感,慢慢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第五,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把习惯当做培植人生幸福的根基,他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幸福也往往归结于自己的好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因为认真严肃的劳动经常是艰苦的。”
因此,老师和家长都要付出辛劳的汗水,重视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美德,让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视劳动为光荣,认识到爱劳动的人心灵是美的。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讲过:“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毫无疑问,劳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佚名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