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钱塘湖春行——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09 13:36 浏览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某啄春泥。

乱花斩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诗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旅脆春光,抒发了诗人喜爱早春风光,闲适自得的感情。前四旬中,“早”“新”“争”“啄”表现了莺燕新来的动态;“乱”“浅""渐欲'”才能”状写了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清新之感。朗诵时,要带着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基调是赞美的,语速稍快,节奏紧凑。

朗读者:李清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木学院硕士

《钱塘湖春行》解析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唐诗中描摹西湖早春景致的千古绝唱,全诗八句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的起点到“绿杨阴里白沙堤”的终点,步步皆景、句句含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早春特有的鲜活意象,既写出西湖早春的生机盎然,更藏着骑马赏春时的闲适与沉醉,让“钱塘湖早春”成为跨越千年仍能唤醒人们春日向往的经典图景。 开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以精准的方位起笔,勾勒西湖早春的全景轮廓,奠定“开阔清新”的基调。“孤山寺北贾亭西”明确赏春的起点,让读者能清晰定位西湖的游览方位,透着诗人“按迹寻景”的从容;“水面初平云脚低”是对西湖早春水面的经典描摹——冬去春来,湖水上涨至与岸齐平,“初平”二字透着“刚刚回暖、水位新涨”的鲜活;“云脚低”则写天空的云气与湖面相接,水天一片迷蒙,既显西湖的辽阔,也暗喻早春空气的湿润,仿佛能看见水汽氤氲、云湖交融的柔和画面。朗诵时需带出“开篇点景”的舒展感,语速可稍缓,“初平”“云脚低”的语调温润,传递出早春西湖的静谧与开阔,为后文的“动景”铺垫氛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笔锋一转,从“全景”聚焦“近景”,以“早莺”“新燕”的动态,点燃早春的生机。“几处”而非“处处”,点明早春莺鸟尚少,透着“初萌”的珍贵;“早莺争暖树”是极具画面感的动态——刚苏醒的莺鸟争相飞向向阳的树枝,“争”字既写出莺鸟的活泼,也暗喻早春暖意的稀缺,让冰冷的“树”因莺鸟的争抢而有了温度。“谁家新燕啄春泥”则将镜头转向燕子,“新燕”指刚从南方归来的燕子,“啄春泥”是燕子筑巢的动作,一个“啄”字精准捕捉燕子的灵巧,仿佛能看见燕子穿梭于枝头、衔泥筑巢的忙碌身影。这两句以“争”“啄”两个动词为眼,让早春的静止画面瞬间“活”了起来,满是生命复苏的喜悦。朗诵时需切换为“轻快灵动”的节奏,“早”“新”二字稍作重读,突出“早春初见”的新鲜感;“争”“啄”二字语调上扬,模拟莺燕的动态,让声音中透着活泼的生机,传递出诗人初见此景的惊喜。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继续以“花草”描摹早春,从“听觉、视觉动态”转向“视觉色彩与触感”,丰富早春的层次。“乱花”并非“杂乱”,而是指野花初开、色彩斑斓,随意地绽放在草丛间,“渐欲迷人眼”写出野花数量渐多、色彩渐浓的趋势,仿佛再过几日,便会连成一片花海,让人目不暇接;“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写春草的鲜嫩——草刚长出不久,仅能没过马蹄,“浅”字透着春草的柔弱与新生,“才能”二字精准把握春草生长的阶段,既不稀疏也不茂密,恰是早春最宜人的状态。这两句以“乱”“浅”“渐欲”“才能”等词,细腻地勾勒出花草“初盛未盛”的微妙状态,既显早春的清新,也暗合诗人“边行边赏”的悠然——骑马缓行,马蹄轻踏浅草,鼻尖萦绕花香,惬意十足。朗诵时需保持轻快节奏,“乱花”“浅草”的语调柔和,传递花草的柔美;“渐欲”“才能”稍作拖长,模拟花草“慢慢生长”的趋势,让声音中透着“沉醉赏景”的闲适。

结尾“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以直白的抒情收束全诗,点明“最爱”的景致,让赏春的愉悦达到顶点。“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道出诗人的情感——游遍西湖,最爱的还是湖东一带,“行不足”三字透着“流连忘返、意犹未尽”的沉醉,即便已行至此处,仍想继续漫步;“绿杨阴里白沙堤”则揭晓“最爱”的具体所在——白堤上绿杨成荫,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白沙与绿杨相映,清新雅致。这一句没有复杂的意象,却以“绿杨阴”“白沙堤”的朴素组合,写出西湖早春最动人的闲适之美,既是对全诗赏春行程的总结,也让诗人的愉悦之情有了落点。朗诵时需转为“舒缓沉醉”的语调,“最爱”二字饱含深情,“行不足”的尾音稍作延长,传递流连忘返的眷恋;“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调温润,带着对景致的满足感,让全诗在“意犹未尽”的余味中收尾,仿佛读者也随诗人一同驻足白堤,沉醉于早春西湖的美好。

作为白居易山水诗的代表作,《钱塘湖春行》的魅力在于“以寻常景写不寻常情”。诗人没有选择西湖盛春的浓艳或秋日的萧瑟,而是聚焦“早春初萌”的细微景致,以“行”为线,让读者仿佛能跟随他的马蹄,从孤山寺走到白沙堤,一路见证莺燕归来、花草新生。诗中的“早”“新”“浅”“渐欲”,不仅是对早春景致的精准描摹,更藏着诗人对“新生”的喜爱——早春的一切都是“初萌未盛”的,带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这份对“新鲜生命力”的感知,恰是跨越千年仍能打动读者的核心。

即便今日读来,我们依然能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想象出西湖早春的灵动;从“最爱湖东行不足”中,体会到那份沉醉于春光的闲适。这便是《钱塘湖春行》的力量:它以最朴素的语言,将西湖早春的美好定格成永恒,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诗中,重拾对春日新生的热爱,感受“慢下来赏景”的惬意。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古风诗词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