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11 14:12
浏览
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皮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最有名的一首,这首元曲气势飞动,感情强烈,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作者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着王朝更替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朗诵时,要把握此曲异于其他诗作之处,不仅有一般的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是全曲振聋发聘之所在,朗诵中需要有抚今追昔的郁勃难舒之感。
朗读者:张鸿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主持人
《山坡羊·潼关怀古》解析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中“以山河抒壮志、以史鉴今”的千古绝唱,全曲仅四十四字,却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雄奇笔触勾勒潼关险隘,用“宫阙万间做了土”的沧桑感叹追溯王朝兴亡,最终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血泪叩问直击历史本质。曲子跳出一般怀古作品“伤时叹逝”的窠臼,将个人对山河的敬畏、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百姓的悲悯熔于一炉,既显元曲“慷慨沉郁”的风骨,更藏着知识分子“以民为本”的家国担当,成为跨越千年仍振聋发聩的历史箴言。
上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以“山河之险”开篇,既写潼关的地理雄奇,更藏对历史兴亡的初叹,奠定全曲“雄浑悲壮”的基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以拟人的笔法将潼关的险峻写得极具张力——“峰峦如聚”写群山的簇拥:潼关周围的山峦仿佛主动聚拢,形成天然屏障,“聚”字透着“势不可挡”的雄浑,既写实山势的密集,更暗喻“天下英雄在此汇聚”的历史厚重;“波涛如怒”写黄河的汹涌:流经潼关的黄河水奔腾咆哮,如含怒奔涌,“怒”字不仅写水声的轰鸣、水势的湍急,更似在暗喻“历史洪流中潜藏的动荡与纷争”。这两句没有写“人”,却让“山”与“河”都染上“历史的情绪”,仿佛山河本身就是千年兴亡的见证者。朗诵时需以“雄浑有力”的语调开篇,“聚”“怒”二字重读,气息饱满,模拟山峦簇拥的厚重与黄河奔腾的激昂,让听者瞬间感受到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奇气势。
“山河表里潼关路”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山河表里”点明潼关的地理特征——外有黄河环绕,内有群山拱卫,“路”字则将视角拉向“人”的行迹:这条穿越潼关的道路,曾是王朝兴衰的必经之路,无数军队、使臣、百姓在此往来,承载着太多历史的重量。朗诵时需稍作停顿,语调平缓却不失厚重,传递出“道路即历史”的深沉感。
“望西都,意踌躇”将情感从“山河”转向“历史”,“西都”指长安(汉唐都城,代指历代王朝的都城),诗人遥望长安方向,内心“意踌躇”(犹豫徘徊、感慨万千)——长安曾是盛世的象征,如今却只剩断壁残垣,这份“今昔对比”让他陷入对历史兴亡的沉思:王朝的繁华为何总是短暂?历史的循环又何时能休?朗诵时需转为“沉郁顿挫”的语调,“望”字读得悠远,“意踌躇”三字稍作拖长,模拟内心的徘徊与感慨,让“历史的厚重感”自然渗透。
下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怀古”转向“讽今”,以历史的沧桑揭示百姓的苦难,将全曲的思想与情感推向顶点,成为振聋发聩的千古绝唱。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诗人将目光聚焦于“秦汉”(代指所有封建王朝),“经行处”是王朝曾经的繁华之地,“宫阙万间”写尽昔日都城的恢弘——无数宫殿楼阁曾是帝王权力与王朝盛世的象征,如今却“都做了土”,化为一片废墟。“伤心”二字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不是为“宫阙的毁灭”而伤心,而是为“历史的循环往复”而痛心:无论曾经多么繁华,最终都逃不过“化为尘土”的结局,而这繁华的背后,又藏着多少百姓的血汗?朗诵时需语调沉痛,“伤心”二字带着哽咽感,“都做了土”四字读得缓慢沉重,模拟“繁华落尽”的苍凉,让历史的悲剧感扑面而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灵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尖锐的历史叩问之一。诗人跳出“为王朝惋惜”的传统视角,直击历史的本质:王朝“兴”时,帝王要建宫殿、拓疆土,需征调百姓服徭役、交赋税,百姓受尽剥削之苦;王朝“亡”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百姓又要承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之苦。这八个字没有华丽辞藻,却以最直白的对比,道尽封建时代百姓“无论兴亡,皆为牺牲品”的悲惨命运,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的警示。朗诵时需以“悲愤激昂”的语调,一字一顿,“兴”“亡”二字稍作强调,“百姓苦”三字重复时,第二次可加重语气,带着“抚今追昔的郁勃难舒之感”,仿佛是诗人对着历史、对着天地发出的呐喊,让这八个字如惊雷般震撼人心,余音久久不散。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曲写于张养浩晚年奉命前往陕西赈济饥民途中。彼时他已辞官归隐多年,因关中大旱,朝廷强召他复出,途经潼关时,见山河依旧、百姓流离,联想到历史上王朝的兴衰,不禁感慨万千。曲中的“百姓苦”,既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眼前饥民惨状的痛惜——他深知,无论历史如何循环,最苦的永远是底层百姓。这份“亲眼所见的苦难”,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再是空洞的议论,而是带着血泪的真切呐喊。
即便今日读来,我们依然能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感受到跨越千年的人文关怀。这便是《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魅力:它不仅是一首“怀古曲”,更是一面“照妖镜”,既照见封建王朝的兴衰本质,也照见知识分子“以民为念”的赤子之心,让每一个读者在感受山河壮美与历史沧桑的同时,更懂得“关注民生、敬畏百姓”的永恒意义。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