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念奴娇·赤壁怀古——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11 14:16 浏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于古凤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楠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浒,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酐江月。           

本词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全词豪壮、沉郁、旷达,既充满豪情壮志,又难掩通篇的沉郁。朗诵时,应着力表达出多方位、立体的情愤。沉着坚定是主色调,语调略低沉。高低起伏、快慢缓急要设计到位。因为情感的多重性,所以要快而不失凝重,比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要字字有分量;慢而不失豁达,比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酐江月”,不能悲悲切切,读不下去。

朗读者:朱卫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

《念奴娇·赤壁怀古》解析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词豪放派的巅峰之作,全词以“赤壁”为锚点,将“大江奔涌”的自然壮阔、“三国周郎”的英雄传奇与“自我人生”的深沉慨叹熔于一炉。上片绘江山之雄奇,追怀千古豪杰;下片忆周郎之英发,抒发壮志难酬的怅惘,最终以“人生如梦”的旷达收尾。全词既见“大江东去”的豪壮气魄,也藏“早生华发”的沉郁,更显“一尊还酹江月”的豁达,情感层次立体丰富,如大江浪涛般起伏跌宕,成为跨越千年仍能激荡人心的英雄绝唱。

上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以“空间+时间”的宏大维度开篇,勾勒赤壁的雄奇景致与历史厚重,奠定“豪壮沉郁”的基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以大江奔涌的壮阔起笔,瞬间拉开时空格局——长江滚滚向东,如历史洪流般冲刷着岁月,将千百年来的英雄人物都裹挟而去。“淘尽”二字极富张力,既写江水的磅礴力量,更暗喻“历史无情,英雄易逝”的沧桑,开篇便带着“俯瞰千古”的豪迈与“英雄不再”的淡淡怅惘。朗诵时需以“沉着坚定”为底色,语调略低沉却气息饱满,“大江东去”读得绵长,模拟江水奔涌的绵延感;“浪淘尽”三字稍作重读,传递历史的厚重与无情,让豪壮中透出沉郁。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将视角从“千古”拉回“赤壁”这一具体坐标——江边残破的营垒旁,人们说这便是三国时周瑜破曹的赤壁古战场。“故垒”二字透着历史的斑驳,“人道是”的不确定感,既显考据的严谨,更添“凭吊古迹”的想象空间,让“周郎赤壁”的传奇多了几分朦胧的诗意。朗诵时需放缓语速,“故垒西边”读得悠远,“三国周郎赤壁”的“周郎”二字稍作强调,暗含对英雄的敬意。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全词最富画面感的写景名句,将赤壁的雄奇险峻写得惊心动魄——陡峭的岩石刺破长空,汹涌的波涛拍打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千万堆白雪般飞溅。“穿”“拍”“卷”三个动词层层递进,从静态的“石”到动态的“涛”,再到具象的“雪”,让山河的“险”与“壮”跃然纸上。朗诵时需“快而不失凝重”,字字有分量,“穿空”“拍岸”“卷雪”读得铿锵有力,模拟波涛撞击岩石的磅礴气势,让听者仿佛置身赤壁,感受山河的震撼。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收束上片,以“如画”赞江山之美,以“多少豪杰”叹历史之盛——如此壮丽的江山,曾孕育出无数英雄人物,既呼应开篇的“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片追忆周郎埋下伏笔。朗诵时需稍作停顿,语调从激昂转为平缓,“江山如画”读得舒缓,“多少豪杰”带着赞叹,让豪壮与沉郁在赞叹中交融。

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从“怀古”转向“抒怀”,先赞周郎英发,再叹自我失意,最终以旷达收尾,情感跌宕起伏。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聚焦周瑜的英雄形象——回想当年的周瑜,年轻有为,娶了美丽的小乔,身姿矫健,意气风发。“小乔初嫁了”看似闲笔,实则以“美人配英雄”的美满,衬托周瑜的“春风得意”,让英雄形象更显鲜活立体;“雄姿英发”四字,精准勾勒出周瑜的少年锐气,与后文“早生华发”的自我形成鲜明对比。朗诵时需语调上扬,带着对英雄的艳羡,“雄姿英发”读得明快有力,传递周瑜的意气风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进一步刻画周瑜的儒将风范与军事才能——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风生间,便让曹军的战船化为灰烬。“谈笑间”三字极妙,将“火烧赤壁”的惨烈战事写得云淡风轻,既显周瑜的从容淡定,更衬其智谋超群;“灰飞烟灭”则以夸张手法,凸显战役的彻底胜利。朗诵时需保持轻快却不失凝重,“谈笑间”读得从容,“灰飞烟灭”读得干脆,展现周瑜的儒将风采。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笔锋陡转,从“遥想周郎”拉回“自我现实”——诗人沉浸在对古战场的想象中,恍惚间仿佛穿越时空,却猛然惊醒:多情善感的自己,反而会被人嘲笑,早早地生出了白发。“应笑我”带着自嘲,“早生华发”则道尽壮志未酬的怅惘——周瑜三十余岁建不世之功,而自己年近半百仍仕途坎坷,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份“今昔对比”的落差,让沉郁之情达到顶点。朗诵时需语调沉缓,“多情应笑我”带着无奈的自嘲,“早生华发”的“华发”二字稍作重读,传递失意的沉重,却不可过于悲切。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以旷达之语收尾,化解前文的沉郁——人生短暂如一场梦境,不如斟满一杯酒,洒向江月,以表对历史、对英雄的敬意。这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苏轼历经宦海沉浮后,对人生的通透领悟:既然无法改变命运,便以豁达心态接纳,在与江月的对话中,实现自我和解。朗诵时需“慢而不失豁达”,语调平缓却透着释然,“人生如梦”读得淡然,“一尊还酹江月”的“酹江月”三字尾音拉长,模拟把酒敬月的悠远意境,让全词在“豪壮—沉郁—旷达”的情感闭环中收尾,余味无穷。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词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彼时他政治失意,人生跌入低谷,却在游览赤壁古战场时,见江山壮阔、忆英雄往昔,胸中的郁结与豪情交织,遂写下此词。词中的“周郎”,既是对英雄的追慕,也是对自我理想的投射;“人生如梦”,既是对失意的和解,更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即便壮志难酬,也要在豁达中守护内心的豪迈。

即便今日读来,我们依然能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感受历史的壮阔,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领悟豁达的智慧。这便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魅力:它以最豪迈的笔调,写尽人生的沉郁与豁达,让每一个经历挫折的人,都能在词中找到力量——既能胸怀“乱石穿空”的壮志,也能拥有“酹江月”的释然。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古风诗词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