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关于古风诗词的朗诵经典篇目
绿萝 2025-10-21 17:31
浏览
次
无 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①。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②。隔座送钩春酒暖③,分曹射覆蜡灯红④。嗟余听鼓应官去⑤,走马兰台类转蓬⑥。
【注释】
①画楼、桂堂:都泛指华美的屋舍。②灵犀:犀牛角,传说犀牛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故用以比喻两心相通。③送钩: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把钩互相传送后,藏在一人手中,让别人猜。④分曹:分组。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东西盖住,让别人猜。⑤鼓:指更鼓。应官:当官。⑥兰台:指秘书省,掌管图书典籍的官署。李商隐曾在秘书省任职。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就好像蓬草在飞转。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诗歌解析
1.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以追忆昨夜欢聚为线索,通过对比今昔的强烈反差,抒发了诗人对短暂欢愉的眷恋与现实困境的无奈。全诗以“星辰”“风”起兴,引出华美宴会的场景,又以“听鼓应官”的转折,揭示出诗人身不由己的漂泊感,最终以“转蓬”自喻,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的悲凉融为一体。
2. 意象与象征
“星辰”“风”:以自然意象渲染神秘氛围,暗喻昨夜欢聚的梦幻与不可复得。
“画楼”“桂堂”:华美屋舍象征权贵阶层的奢靡生活,与诗人“身无彩凤”的卑微形成对比。
“灵犀”:犀角白纹的传说,象征心灵相通却无法相见的遗憾,深化了爱情与理想的悖论。
“送钩”“射覆”:宴会游戏的热闹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暗示欢聚不过是短暂的逃避。
“鼓”“兰台”:更鼓声象征官场束缚,兰台(秘书省)的冷清与宴会的温暖形成强烈反差。
“转蓬”:蓬草随风飘零,暗喻诗人身世浮沉、身不由己的漂泊感。
3. 语言与修辞
对比:
昨夜宴会的“春酒暖”“蜡灯红”与今晨“听鼓应官”的冷清,突出时间流逝的残酷。
“身无彩凤”的物理障碍与“心有灵犀”的精神契合,构成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
用典:
“灵犀”化用《汉书·西域传》犀角通灵之说,赋予爱情以神话色彩。
“转蓬”出自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强化身世飘零的悲怆。
白描与象征结合:
前四句以细腻笔触描绘宴会场景,后四句以冷峻笔调转向现实,形成情感张力。
4. 结构特点
前四句(追忆):以“星辰”“风”起兴,引出华美宴会与心灵相通的瞬间,营造梦幻氛围。
后四句(现实):以“嗟余”转折,从宴会跌入官场,以“转蓬”收束,凸显命运无常。
时空跳跃:从昨夜到今晨,从宴会到官署,时空转换中暗含情感落差。
5. 深层含义
对爱情与理想的追求:
“心有灵犀”象征精神契合的纯粹,但“身无彩凤”的现实阻碍,暗示诗人对爱情与理想的渴望与无力。
对官场束缚的控诉:
“听鼓应官”的被迫离开,揭露了封建官僚制度对个人自由的压抑。
对时代动荡的隐喻:
“转蓬”不仅指个人漂泊,更暗喻晚唐社会动荡中知识分子的普遍命运。
总结:李商隐以“昨夜星辰昨夜风”的浪漫起笔,通过宴会与官场的对比,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命运交织。诗中“灵犀”的纯粹与“转蓬”的漂泊,构成了一幅理想与现实撕裂的画卷,既是对短暂欢愉的追忆,更是对永恒孤独的叩问。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 上一篇:情真意切读诗篇——关于现代诗歌的演讲经典篇目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