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的人永远不老——关于理想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7-23 11:24
浏览
次
理想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有了理想的支撑,才能激发人们拼搏奋斗、试图改变命运的本能。许多人都说“命运天注定”“天命不可违”,孰不知在我们的人生中充满了改变的机会,只要你认准前进的方向,有一颗坚定的心,牢牢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坚持奋斗,终究能改变命运,塑造出自己的闪耀人生。
何方洋拍拍身上的土,又仔细掸去鞋上的浮尘,这才挺胸步地走进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实验楼。
他要去谈一单 30万元的生意,用一个研究生的专业和商人的热情去说服这所大学一个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将项目承包给他的实验室来做。这样的生意已经不是第一单,少至几千多至几十万,他必须靠这种捡漏”似的揽活方法赚钱来买设备和做实验,让自己的药物残留检测试剂得以继续研究。
食品安全检测,这个如今已被三聚氰胺推向了万众瞩目地位的产业,在9年前尚未进人公众视线。但对于何方洋来说,打从1997年的某个下午,他偶然看到欧洲检测瘦肉精的报道时起,便与这个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时,还只是2002年,何方洋的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刚刚注册成立,离年营业额数千万元的今天还有9年时间。
现在,还要解决温饱问题,何方洋这个边做实验边揽活儿的“研究生老板”,正跟伙伴们挤在一个不大的出租房里,吃着算不上小康的饭菜。但他坚信,民以食为天,大家在吃饱吃好之后,必然会关注怎样吃才更健康的问题,食品安全检测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小时后,何方洋从大楼里出来,兴冲冲地骑上他那辆旧二八自行车。逆风,衣服被刮得犹如舰旗,脸上的汗像丝线般划过耳际,但他丝毫不觉得累。因为他急着将好消息告诉还在实验室里奋战的伙伴们:“揽到 30万,又能活一年了!”这是他创业初期的最真实状态。何方洋是乐观的。这种乐观来自于某种想要改变命运的本能,不张扬,但时刻从他的骨子里往外挣。
奋斗改变命运
13岁那年,何方洋要做一个小手术,只身从贵州凤冈的小山村出发,去300公里外的开阳磷矿找做矿工的父亲。
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矿工子弟上学的情景:教室是宽敞明亮的:中午还要放学吃午饭,最神奇的是,还有一门他完全听不懂的课程叫英语……在此之前,上学对他来说,只有“艰苦”二字可以形容。而此刻,何方洋就像“希望工程”那张著名宣传照里的女孩一样,踮着脚扒着窗沿,睁大眼睛拼命地往里瞧:要是我也能在这里上学该多好呀!手术后,磷矿的领导来探望何方洋,问他想吃什么。烧得迷迷糊糊的何方洋一听有人问他要什么,就毫不犹豫地大喊:“我要上学!我要上学!”在场的所有人在惊讶的同时也被深深感动了,领导对他的父亲说:“那就让他上吧。”
然而后来,一向认为书读多了没有用的父亲,对于应何方洋留在区中学读书的事情,又反悔了。这下何方洋急红了眼,竟自己跑去找矿区领导,使尽了一个13岁孩子能想到的绝招,目的只有一个:留下读书。最终,他如愿以偿。
第一次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何方洋发现原来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你够坚定。从贵阳医学院毕业后,何方洋被分配到开阳磷矿的一个分矿医院工作,每天只有零星几个人来开点儿感冒药,闲暇时大家凑在一起打麻将、学跳舞。这种“轻松”的生活,在何方洋看来却是地狱:“我知道,这样下去我肯定完蛋,所有的理想都要没了。我不甘心,我始终记得自己想要成为脑神经科学家的理想。”
他决定离开,决定找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起飞。出门需要钱,只靠每月 170 元的薪水,猴年马月也走不出去。他想到了卖菜。他去贵阳批发豆子,然后拉回家来生成豆芽卖。一百多斤的豆子扛上车,对于从小体弱的何方洋来说不是易事,但想想未来的“脑神经科学家”,也就咬牙扛了。有一次,何方洋进货时被偷了个底儿掉,灰头土脸地回到住处,恨不能哭上一场。疲劳加上伤痛,有那么一两刻,信念似乎要动摇了。但是,何方洋看着在水中点点生长的豆芽,仿佛能听到“咔咔嚓”的声音,那是一种来自生命破茧而出的呐喊--奋斗才能改变命运!
一年后,何方洋揣着辛苦攒下的3000块钱,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目标决定方法
彼时,何方洋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脑神经科学家。高中时与神经衰弱苦战多年,让他错失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却对神经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不愿意被它主宰,那就学着主宰它!何方洋带着这样的理想,开始了进京后的考研之路。
然而,英语考试中的几分之差使他与理想失之交臂。然而,就是这样阴差阳错,一道与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绚烂风景一点点铺开在他眼前。那是1997年,何方洋被调剂到中国农业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读硕士研究生。也就是在此后的某个下午,他去图书馆查资料时发现了欧洲检测瘦肉精的报道,从此开始了国内首例瘦肉精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旅程。
那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这个研究做下去。何方洋就像抱着个初生的孩子,当务之急是找到吃食养活他,至于创业这种成材大计是往后的事,远着呢。所以,当何方洋的导师告诉他“两个实验室给你用,但是资金、器材自己想办法”时,他有种天上掉馅饼的错觉。毕业后,何方洋婉拒几家研究中心抛来的榄枝,选择留守那两个简陋的实验室:看准了这个产业有前景,实验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怎么能因为眼下缺钱就放手不干呢?
时间仿佛跟何方洋开了个玩笑,他又一次重复了几年前决心离开开阳时的生活:赚钱。在那段时间里,他卖过朱启泰的考研书,一本十块钱的利润;也做过推销员,结果亏了一万多。但那段经历对何方洋影响深远:“推销工作每天都有培训,放一些成功学的录像带给我们看,我从那里面学到了一点:先定目标,再找方法。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去找,总有一个方法能让你实现目标。”
于是,何方洋后来开始了一次次为承包项目而进行的自我推销,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为了实现研究的理想,何方洋不得不赚钱:而为了更好地赚钱,何方洋开始了创业。
坚持成就理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铁打的创业路,每一步都是下了狠劲儿踩下去的。
早在1997年,何方洋就预测:5年之内,中国必然开始瘦肉精的检测。结果,国内的动作比他预想的早两年。2003年,望尔公司研制出国内首例瘦肉精检测试剂盒,却不得不跟2000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试剂盒抢夺市场。
中国人在高科技产品上对“进口”二字的迷信,使何方洋他们举步维艰。于是,何方洋就像当初走遍北京高校,敲开每扇宿舍门推销考研书那样,背着他的试剂盒到客户那里现场做实验,达到国外试剂盒的标准了再买,还要打个9折。一转头,何方洋回到实验室继续钻研:我就不信争不过进口货!
单克隆抗体是医学里的大分子技术,何方洋将其挪到食品安全检测的小分子领域,增加了难度不说,也因为尚属国内首例,一切都要靠自已摸索。100次实验,99次失败,支撑那最后一次尝试的力量,除了对科学的好奇心,还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
有一次,何方洋做一项实验,失败的次数已经多到模糊,而他又在操作中出了一点儿差错--不该加热的环节却无意中打开了加热的开关。突然,未曾预想的沉淀物出现在试管里。这立刻引起了何方洋的关注:为什么会有沉淀呢?何方洋和他的伙伴们马上研究分析,最终在这“天外飞来”的沉淀物中找到了实验成功的方法。
从此,望尔招聘员工时多了一道考题:如果实验出现了预想之外的结果,你会怎么办?何方洋希望这种好奇、钻研和坚持的精神,在他的企业里发扬光大。而正是这种企业文化,使望尔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多,荣获了包括 2005 年北京科学技术一等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此后,何方洋那间实验室形态的公司变成了行业的领头羊。2004 年,美国一家生化公司想要收购望尔,出价令人动心。但是何方洋拒绝了。艰难有过,荣耀有过,起起伏伏让何方洋的目标更加明晰,决心更加坚定--要把望尔做成生物领域的海尔和联想!年少轻狂嘍规疋套鈎景幸詒诸璈嫡福时光。
有理想的人永远不老。也许是从13岁那句“我要上学”开始,也许该从开阳的豆子抽出第一棵豆芽算起,何方洋的生命就迈上了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创业旅程。
——何方洋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