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我的心》第26届齐越节朗诵作品

绿萝 2025-01-31 12:15 浏览 279次

第26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朗诵作品《我的心》

作   者:巴    金

朗诵者:孟令辉

指导教师:栾洪金沈萌萌

报送单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朗诵全文

近来

不知道什么缘故

我的这颗心

痛的更厉害了

我要对我的母亲说

妈妈

请你把这颗心收回去吧

我不要他

记得你当初把这颗心交给我的时候

曾对我说过

你的父亲一辈子拿着他待人爱人

他和平安宁的度过了一生

在他临死的时候把这颗心交给我

要我在你长成的时候交给你

他说承受这颗心的人将永远正直幸福

并且和平安宁的度过一生

现在你长成了

也就承受了这颗心

带着我的祝福孩子

到广大的世界中去吧

这些年

我怀着这颗心走遍了世界

走遍了人心的沙漠

所得到的只是痛苦

和痛苦的疮痕

争执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和平

在哪里

这一切可怕的景象哪一天才会看不见

这一切可怕的声音哪一天才会听不到

这样的悲剧哪一天才会不再上演

一切像箭一样的射到我的心上

我的心布满了痛苦的创痕

因此我的心痛得更厉害了

我不要这颗心了

有了它

我不能闭目为麻

有了他

我不能色耳为聋

有了他

我不能吞痰为哑

有了他

我不能在人群的痛苦中寻找我的幸福

有了他

我就不能和平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了他我就不能活下去了

妈妈

请你饶了我

这颗心我实在不要

我不能要啊

多史以来

我就下决心放弃一切

让人们去竞争

去残杀让人们来虐待我凌辱我

我只愿有一时的安息

可我的心不肯这样

他要是我看

看我所怕看的

听我所怕听的

说人所不愿听的

于是我又向他要求道

心哪

你去吧

不要再这样苦苦的恋着我

有了你

我无论如何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所以请你为了我幸福的缘故

撇开我去吧

他没有回答

因为他知道

既然他是被你的祝福拴在我的胸膛上

那么

也就只能由你的诅咒

而分开

好吧妈妈

请你诅咒我吧

请你收回这颗心吧

让它去毁灭吧

因为它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

而有了它

我也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在这样大的血泪的海中

一颗心

算个什么

能做什么

请你诅咒我吧

请你收回这颗心吧

不要他

可是我的母亲

已经死了

多年了


作品分析

巴金的《我的心》是一篇充满深刻自省与情感力量的散文,反映了作家对自我、人性及时代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篇作品的简要分析:

1.创作背景与主题

《我的心》写于20世纪30年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思想剧变的时期。巴金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继承者,其作品常以“反封建、求自由”为核心主题。在这篇散文中,他通过剖析内心世界,探讨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人性的矛盾,以及个人与时自我拷问:文中反复出现的“我的心”象征着作家的灵魂。巴金以近乎残酷的真诚,直面内心的软弱、犹疑与痛苦,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人性之光与暗:他既承认自己曾被“恨”与“愤怒”支配,又坚信“爱”的力量,强调人性中善与恶的并存,呼吁以“爱”救赎自我与社会。时代责任感:文中渗透着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巴金将个人痛苦与家国苦难相连,体现了“以笔为剑”的使命感。

2.艺术特色

炽烈的抒情语言:巴金的文字充满激情,大量使用排比、反复、呼告等修辞(如“我的心啊!”“我恨,我悔……”),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象征与隐喻:“心”既是肉体器官,更象征灵魂;文中“火”“黑暗”“荆棘”等意象,隐喻精神探索的艰难与光明信念。自白式文体:采用第一人称独白,打破散文与日记的界限,让读者直接触摸作者炽热的心灵,极具感染力。

3.思想价值

知识分子的自省:巴金拒绝美化自我,而是坦诚揭露内心的“毒蛇”(自私、怯懦),这种自剖精神对当代仍有启示。

对“人”的关怀:他呼吁超越阶级与仇恨,回归对人性的普遍悲悯,如文中写道:“我要用我的眼泪洗净这血污的世界。”

理想主义的光芒:尽管直面黑暗,巴金始终相信“春天会来,花会开”,这种在绝望中坚守希望的精神,是其作品的核心魅力。

4.与巴金创作脉络的关联

《我的心》可视为巴金“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理想的文学化表达:他反对一切压迫人性的制度,同时强调个体的道德自省。这种思想在其小说《家》《寒夜》中亦贯穿始终——既控诉封建礼教,又批判人性异化《我的心》不仅是巴金个人的心灵独白,更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缩影。它超越了具体时代,指向人类永恒的命题:如何在矛盾与苦难中坚守良知,以“爱”对抗虚无。这种真诚的自我审视与炽热的人道主义情怀,正是巴金作品跨越时空的力量所在。

 

朗诵提示

巴金的散文《我的心》情感深沉、真挚,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自省。朗诵时需通过细腻的语言处理,将文字背后的情感张力与哲理内涵传达给听众。以下是具体的朗诵技巧建议:

一、把握整体基调

内省与哲思感

全篇以自我对话形式展开,朗诵时需营造"独白式"氛围,语气如深夜静思般克制而深邃。注意避免过于外放的激情,保持沉静中暗含波澜的质感。

情感的层次递进

从"迷惘—挣扎—顿悟"三层递进:开篇用虚声表现困惑感,中段通过语速变化展现内心冲突,结尾以渐强的声压托出觉醒的力度。例如读到"我要放火烧我的身"时,气息需突然收紧,制造戏剧性转折。

二、细节处理技巧

虚实声的对比运用

隐喻句处理(如"心被分割成碎片")采用气声+延长音,制造飘渺感

排比句式(如三个"我不要...")用实声逐层加强,每句首词重读

 "火"的意象出现时,口腔共鸣增强,声带轻微震颤模拟火焰跳动感

特殊修辞的语音化呈现

通感句:"我的心像被冰雪浸透"——舌尖音加重(如"浸透"),辅以喉部颤音

矛盾修辞:"甜蜜的痛苦"——前半句音调上扬,后半句突然下沉,制造语义反差

反复句:"我要...我要..."——每次重复提高半音,形成螺旋上升的紧迫感

标点符号的二次创作

破折号处做0.5秒凝滞停顿(如"我的生活——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分号连接的长句采用"换气不换意"处理,用腹式呼吸保持语意连贯

问句尾音不下坠,保持平直调值引发思考空间

三、声音造型设计

音色控制

开篇用偏暗哑的中低音域,模拟深夜独语状态

高潮段"烧毁旧我"部分切换明亮金属音,下颌微抬打开共鸣腔

结尾处回归浑厚胸腔音,但比开篇提高3度音高,象征升华

节奏变速策略

段落语速(字/分钟)节奏型

迷惘自问80-90不规则切分节奏

内心撕裂120-130连续前十六后八

觉醒宣言160+急停附点冲刺+骤停

四、具身化表达建议

微观肢体语言

左手掌心向内轻按心口配合"我的心"等关键词

瞳孔聚焦变化:困惑时眼神失焦,顿悟时突然定睛

说到"火"意象时手指微颤模拟火苗升腾

气息可视化训练

练习时将不同段落的气息流动绘制成曲线图:迷惘段用波浪线,冲突段用锯齿线,升华段用螺旋上升线。通过图形记忆强化气息控制。

五、文化语境再现

时代语境的语音投射

在"旧时代"相关语句中加入些许江浙口音痕迹(巴金故乡音调),如"生活"的"活"字略带入声尾音,增强文本的历史真实感。

互文性处理

遇到与《家》《春》《秋》相呼应的意象(如"高墙"),采用更决绝的咬字方式,唤醒听众对巴金作品体系的联想记忆。

范例段落处理:

"我不要让我的思想再被囚禁(重读"囚禁",舌尖顶住上齿龈突然爆破),不要(快速吞咽动作制造哽咽感)让我的感情戴上枷锁("枷锁"二字齿间摩擦音加重)。我要放火烧(突然提高8度音高)我的身(延长至3拍),烧(气声)我的眼(泪膜湿润感),烧(渐弱)我的心(掌心突然张开)......"通过这种多层次的声音设计,能将巴金文字中"自我解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可感知的声波震动,使朗诵成为一次当代读者与经典文本的深度对话。


齐越节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