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采桑子·重阳——关于现代诗歌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9-07 09:35 浏览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2910月年毛泽东留在上杭临江楼治病,病情明显好转。正逢重阳节(10月11日),看到院中黄苟盛开填了一首《采桑子·重阳》。《采桑子·重阳》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反映出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和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

《采桑子·重阳》解析 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以重阳佳节为切入点,在凝练的词句中融注了革命豪情与生命哲思,打破了传统诗词中秋日萧瑟悲戚的固有基调,构建出充满生机与力量的独特意境。

上阕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跳出对个人生命长短的慨叹,将视角升华为对自然规律的理性认知——人生的短暂与天地的永恒形成对比,却不见丝毫消极,反而为后续的情感抒发铺垫了厚重的底色。“岁岁重阳”的重复咏叹,既点明节日的周期性,也暗含时光流转中革命征程的延续性;“今又重阳”则将目光聚焦当下,一个“又”字里,藏着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与坚定。而“战地黄花分外香”堪称神来之笔,“战地”的硝烟与“黄花”的清丽形成强烈反差,却让菊花的香气更显醇厚——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自然之美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既是对眼前实景的描绘,更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象征,展现出作者在困境中发现美好、汲取力量的胸怀。

下阕转而描绘秋日的壮阔景象。“一年一度秋风劲”,以“劲”字形容秋风,摒弃了传统文人笔下秋风的肃杀感,赋予其刚健、豪迈的气质,暗合革命斗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两句,直接打破“伤春悲秋”的审美惯性:秋日虽无春光的姹紫嫣红,却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雄浑辽阔——澄澈的天空、广袤的江面、漫天霜色,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这既是对秋日江山的实景刻画,更隐喻着革命前景的广阔与光明。               

整首词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将个人情感、自然景象与革命理想紧密结合。1929年的作者虽身处治病休养期间,却始终心系革命事业,重阳时节的黄花与江天,成为他内心革命豪情的外化。词中没有丝毫的消沉与彷徨,唯有对自然规律的坦然、对当下美好的珍视,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展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难岁月中开阔的胸襟与昂扬的斗志,也让“重阳”这一传统节日,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现代诗歌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