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撑起爱的绿荫——关于教师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7-16 10:44
浏览
次
“作为特教教师,首先要对弱智儿童有感情,对他们有了感情,才会有一种力量驱使你为孩子们去做所要做的一切。”
三十而立,这话一点不假。广西南宁市人民东路段小学教师李祥军用自己的人生,再次佐证了这句古话。
今年 33岁的他,虽仅有14年教龄,但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2003年2月27日,这位为发展祖国特教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民教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从小立志做一名特教行家
李祥军清楚地记得,孩提时父亲的单位里有一个弱智儿童,脏兮兮的,整天到处乱跑。
李祥军的父亲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见到这个弱智儿童他十分怜悯和同情,时常给他找吃的、帮他洗澡,有时还找来干净的衣服给他换上。
受父亲的影响,小祥军从父亲那里学到做人的道理,立志将来长大了也要像父亲一样,关心帮助弱智儿童,做一个有道德的高尚公民。
1987年7月,他从广西一所有名的中学毕业,以他的成绩,要上重点高中或重点中专,那是丝毫不成问题的事,可他却在第一志愿表上认认真真地填上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弱智教育专业。
1991年7月,19岁的他拿着毕业证从南京回到了南宁,被分配到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任教。
李祥军的到来,使校长十分满意,因在他到来之前,学校还没有个是弱智教育的专业人才。“你就教弱智班吧。”校长说。
他乐意地接受了,当时的他和所有刚当上教师的青年人的心情,样,感到高兴和满足,决心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大显身手,立志要成为一名弱智教育专家。
既当教师又当保姆
当时,看到这位小伙子走上这个岗位,就有人持怀疑态度:小伙子来搞特教,怕是吃错药了吧。他能有多大的耐心,他能支持多久?的确,现实对李祥军来说,是残酷和无情的。
第一天走进教室,李祥军的眼前是这样一幅情景:13名孩子,13种不同的神态,有的眼神呆滞,嘴里流着口水傻坐着,有的无目的地打闹和尖叫,有的自控能力特差,一转眼就满校园乱跑,甚至有的连大小便都不能自控,一急起来就拉在裤子里,有的还跑到教室的角落里拉屎撒尿。面对这一切,李祥军没有退却,他以对弱智儿童负责的态度,悉心关爱着每一个孩子。
上课铃响了,李祥军到处寻找,一个个把他们找回教室。下课了他把他们一个个带到厕所里。有时,个别孩子把屎尿拉在裤子里,他就给换裤子,还帮他们洗干净,家长得知后感到很过意不去,就告诉李祥军“不要洗了,换下来让孩子背回家吧”,可李祥军还是照样洗。
李祥军帮学生洗尿裤的事,经家长传出来后,老师和家长们都赞叹,“一个小伙子能做到这一步,真是不容易呀!他真是既当老师又当保姆,比我们做父母的还要关心小孩。”
作为特教教师,除了承受教学和工作的压力外,还必须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
由于世俗观念的偏见,有些人看不起甚至鄙视特教教师。在找对象时,李祥军就吃够了这样的苦头。朋友们连续几次为他介绍对象,女方一听他是教弱智儿童的教师,连面也不愿见就婉言谢绝了。
有一次,有人帮他介绍了一名护士,对方一见他英俊的模样,心里十分满意。但后来得知他是特教教师时,就和他告吹了。
打那以后,好心的亲朋好友都劝他改行,但李祥军却说,我需要爱情,更需要事业。当特教教师我是铁了心的。我相信总会有志同道合的姑娘愿与我结合。
后来,有人为他介绍对象的时候,他总是先向对方声明:“我是特教教师。”
让弱智儿童成为自立的公民
采访时,李祥军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要当一名称职的特教教师,首先就要过好名利关和感情关。作为特教教师,首先要对弱智儿童有感情,对他们有了感情,才会有一种巨大力量驱使你为孩子们去做所要做的一切。
14年来,李祥军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自己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特教事业上,用爱的阳光哺育着每一个孩子成长。
为了让弱智儿童能更快地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教学上他潜心研究弱智教育方面的理论,积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课堂上,李祥军大胆地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尝试,针对不同智商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弱智儿童都有机会参与,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后,他重点抓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班上有个叫华华的学生,不仅智力发育迟缓,肢体还残疾,他双手非常僵硬,听力极弱,说话含糊不清,学习上落后一大截。
为了帮助华华,李祥军想了一个办法,他决定每天放学后,直接送华华回家并进行辅导。因华华听力差,每次辅导,李祥军都大声地在他耳边喊,直到他听清。教拼音最难,要反反复复对口形,并加以手势比划。由于华华手指僵硬,李祥军就手把手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
冬天,李祥军总是把华华冰冷的手放在自己怀里焐,当华华的手暖和、灵活些后,才教他写字,就这样整整坚持了三年,华华终于自己会写字了!
还有个叫黄颖的学生人学时虽然已经近十岁了,但几乎不会说话别人向她打招呼,她只是眨眨眼睛,站在那里动也不动。他经常抽出下班时间去她家辅导,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辅导时间,他就不在家吃饭干脆装上几块面包,边骑自行车边吃面包,不论刮风下雨,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她的辅导。
经过他平时一点一滴,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长期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位被认为是终身哑巴的黄颖终于学会了说话。当这位学生放学回家用清晰的话语对她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的时候,从未听到女儿如此亲切的呼喊,她妈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上前紧紧地抱着女儿,高兴地流下了热泪。
班上有一个女学生,一直以来表现非常好。但曾有一段时间,竟和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交上了朋友,这使李祥军心急如焚。
也就在这时,家中的不幸更让他喘不过气来,哥哥遇上车祸,丢下一岁多的侄子和无业的大嫂,父亲也因此郁郁寡欢,病倒了,医院诊断为癌症晚期,此时,他成了家中的顶梁柱,里里外外就由他一人支撑着。他多想在父亲最后的日子,尽上一份儿子的孝心!但为了挽救那个女学生,他必须一次次上门家访,了解情况,做那个女学生的思想工作。每次出门,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和痛苦无助的母亲,李祥军总是心一横,就出发了。
那群小混混多次威胁李祥军,要他别管闲事。面对威胁,李祥军毫不畏惧,并加强了对那个女学生的思想教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那个女孩终于转变了,又回到了学校。然而,他的父亲却在他一次家访中,永远地离他而去。
李祥军常说,作为特教教师,既要教给孩子们知识,又要教给他们技能,让弱智学生走出校门后,能自立、自强地参加社会工作,成为合格公民。因此,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对弱智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在教第一届学生时,他从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开展了劳动技能教育:进校第一年至第二年为第一教育训练阶段,主要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为主,如控制大小便、洗脸、洗手、穿衣、叠被子等。进校后第三至五年为第二训练阶段,这一阶段以家务劳动为主,如拖地板、包饺子、缝衣服、煮菜等。最后第六至八年以训练适应社会为主,如买东西、坐车到别处购物,走亲访友等。每一项劳动技能的训练在教法上他都坚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反复训练,经常操作。八年后毕业时,辅读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学会生活自理,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
经过八年艰辛的努力,李祥军所教的第一批孩子们于1999年7月毕业了,有五位学生在社会的帮助下,走上了工作岗位。第二批学生中的吴方宝,经过努力拼搏,获得了亚太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单打亚军,为国争得了荣誉。
——周祖臣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 上一篇:最难忘的八个字——关于教师的演讲经典篇目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