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语言传播的发声艺术】18.4.1 了解喉部

绿萝 2025-11-14 17:12 浏览

播音主持发声艺术第一讲:

喉部发声原理与构造‌


一、喉的核心功能‌

声音的源头‌

喉是人体发声的初始器官,

肺部气流通过喉部时

冲击声带振动,

产生微弱的‌喉源音‌(基音)。

喉源音经咽腔、

口腔共鸣放大,

再通过唇、舌、齿等器官的调节,

形成最终语音。

关键作用‌:提供声音素材,

控制音高、音色和音量。

二、喉部构造详解‌

主要软骨结构‌

环状软骨‌:喉的底座,

环形结构,固定于气管顶端,

支撑喉部框架。

甲状软骨‌:呈V形

(男性喉结明显),

环甲肌收缩可拉长声带,

使声音变高、变细。

会厌软骨‌:叶片状,

吞咽时盖住喉部,

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勺状软骨‌:位于环状软骨后上方,

通过肌肉牵动控制声带开合,

调节气流通过。

声带结构与差异‌

分层‌:黏膜层

(最薄,约1.1mm)

→韧带层→肌肉层

(主动收缩调节张力)。

性别差异‌:

男性声带较长(18-24mm),

声音低沉;

女性声带较短(14-18mm),

声音较高。

三、发声原理(伯努利效应)‌

声带振动过程‌

声带闭合时,气流受阻,

声门下压力升高;

压力冲开声带后,

气流喷出,压力骤降;

伯努利效应使声带再次闭合,

循环往复形成声波。

结果‌:产生周期性气流脉冲,

形成喉源音。

四、专业训练建议‌

喉部保护‌

避免过度用嗓,

练习前进行喉部热身

(如哼鸣、气泡音)。

保持湿润环境,

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基础训练‌

呼吸控制‌:腹式呼吸练习,

稳定气流输出。

音高调节‌:

通过“啊”音滑阶练习,

感受声带张力变化。

下一讲预告:播音主持发声特点‌

播音发声的“三要素”

(清晰度、弹性、持久性);

胸腹联合呼吸法的应用;

共鸣腔体的协调控制

(胸腔、口腔、头腔)。

总结‌:喉部是发声的“发动机”,

理解其构造与原理

是科学发声的基础。

通过针对性训练,

可优化音色、扩展音域,

为专业表达奠定坚实基础。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朗诵教程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