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三弦——关于经典散文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22 11:36 浏览

 

尹默

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一九一八年

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实,字尹默,祖籍浙江吴兴,生于陕西西安。新诗作品多刊于《新青年》杂志。

《三弦》朗诵与赏析

沈尹默的《三弦》是中国早期新诗的经典之作,以白描手法勾勒正午长街的寂寥图景,将烈日”“空街的静与三弦声浪的动交织,在极简的画面中藏着底层人物的沉默与悲凉。全诗无激昂抒情,却以”“”“的精准捕捉,让孤独与沧桑渗透字里行间,朗诵核心是抓静谧中的张力”——以平缓的语调传递环境的死寂,以细微的语气变化凸显三弦声的穿透力与人物的沉郁。

一、开篇:烈日下的死寂长街

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 语调需沉缓压抑,模拟正午烈日下的沉闷感。火一样的太阳重读字,传递阳光的灼热与压迫感;直晒着读得平实却沉重,显阳光的无孔不入;静悄悄少人行路静悄悄拖长音,凸显街道的空寂;悠悠风来”“吹动杨树读得轻柔,风的微弱与树的微动,反而更反衬出长街的死寂,形成静到极致的氛围。

二、中段:穿墙而过的三弦声浪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语气先平缓后微扬,以景的静声的动破大门”“绿茸茸细草”“闪闪的金光读得轻柔,勾勒破败院落里的细微生机,浮着”“闪闪带点虚幻感;低低土墙”“挡住了人读得平实,显遮挡的物理阻隔;却不能隔断字稍作强调,三弦鼓荡的声浪语调微扬,鼓荡二字重读,传递声音穿透障碍的力量,让无形的声浪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充满张力。

三、收尾:沉默的听客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语调沉到谷底,带着无法言说的悲凉。穿破衣裳的老年人读得缓慢,破衣裳稍作重读,凸显人物的穷困;双手抱着头的动作描写读得平实,却藏着沉重感;他不声不响四字一字一顿,尾音轻收,没有叹息却胜似叹息,将老年人的孤独、麻木与三弦声中的沧桑融为一体,让全诗在极致的沉默中收尾,余味满是压抑与怅惘。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以静写悲,烈日、空街、破院是时代底层的缩影,三弦声是底层心声的寄托,而沉默的老人则是无数苦难者的写照。朗诵时无需刻意渲染悲伤,只需以克制的语气还原画面的寂寥,让声音在的碰撞中,自然流露诗中深藏的沧桑与悲凉。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经典散文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