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丁大卫的故事——关于教师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7-17 13:31
浏览
次
1994年,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中国,他到了中国一所最普通的郊区小学教学,这个美国青年因为做人与教学深得人们的喜爱,后来居然当上了校长。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卫到了甘肃兰州。他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
丁大卫,你去西北民族学院应聘的时候,是不是这样说的:‘我曾是一名小学教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所以来你校应聘大学教师?’”2000年,丁大卫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拿话这样套丁大卫。
没想到丁大卫竟老老实实地回答:“大概就是这样的。”看来丁大卫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学校给大卫定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大卫去问别人,1200元在兰州是不是很高了?别人说,是算高了。于是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让把工资降到900元。学校一再坚持,大卫不让说:怎么也不能是1200元。最后,学校给他每月950元。这段经历本来很好笑,但我注意到 CCTV 的转播现场没有一个人笑。
崔永元问:“大卫,你每月工资够用吗?”大卫说:“够了,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我听见观众中有人“哇”的一声发出惊叹。后来的一幕更让我感动:别出心裁的编导让丁大卫带来了他所有的家当——一只平平常常的帆布包,还不及一般人出门旅游背的包大。这便是一个美国青年在中国打工五六年所积累的财富。里面的东西是这样的:
1.一顶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他戴着向人展示时,我看见了他眼里的骄傲。
2.一本相册。里面是他亲人、朋友,还有他教过的学生的照片。
3.一个用精致相框镶好的一家人温馨亲昵的合影。
4.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有一件军装上装。那是大卫的爸爸年轻时当兵穿过的,整整40年了。大卫向观众展示时,有些骄傲地说:因为它漂亮啊!
5.一双未洗的普通的运动鞋。那甚至不是一双品牌球鞋,大卫将它拿出来时,说什么也不让崔永元碰它,说:“这鞋很臭的。”
6、几件以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为阵容的生活必需品。
7:一面随身携带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当美国青年丁大卫将一面中国国旗打开,向现场的观众展示时,大的演播厅里鸦雀无声。崔永元问:“你怎么会时时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房间里来,看着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也会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崔永元问丁大卫在中国感觉苦不苦时,大卫说,“很好的,比如这次 CCTV 就让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来做嘉宾,而且还让我坐飞机,吃很好的饭菜。”崔有点不好意思地脸红了,幽默地说:“我觉得你挺像我们中国的一个人--雷锋!”大卫想了想,说:“还真有点像。”大伙儿“轰”的一声善意地笑开了。“只是,雷锋挺平常的,他只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人,这样的人不应该只有一个,每个人都应该做得到的!”大卫认真地补充道。
崔说:“丁大卫,你听到过人家对你的评价吗?”大卫笑笑说没有,崔说:“好,现在我就让你来听听。”于是,一组外采镜头跃上大屏幕许多丁大卫的同事、他教过的学生、学生的家长交替出现,他们一一地说着大卫的可敬与可爱之处,有的人情到深处泪盈于眶。一个大学女孩说:“丁老师从来没骂过我,但我真的好怕他啊,因为我怕看他因我而失望的样子。”最后的镜头是:丁老师教过的那所小学的孩子们,一个个争着抢到镜头前流着泪喊:“你回来教我们吧!”我的心为之一颤。这就是我在屏幕上认识的丁大卫。
后来他依然留在了中国,他现在的正式身份是东乡县教育顾问,每月工资 500元,日常开支只有吃饭、寄信。今年7月,他和一个迷人的美国女孩小韩结婚了,新房是在他的办公室兼卧室里,他在自己的单人床上加了块木板,刚好够他和妻子挤在上面。面对笔者他说:“工资够我们吃喝,我们做着该做的事,觉得很快乐。”这几年,归在“甘肃东乡丁大卫”名下的捐款不断,总额有10多万元,丁大卫把这些钱拿去资助失学孩子、建设学校,一分钱也没用在自己身上。
他说:“我在中国南方教过书,还当过校长,又到西北民院当过老师,最后到的是东乡,越走越偏远。我只选择需要我的地方,再过三四年,等东乡的基础教育有了起色,我会离开,但肯定还是在中国,我的一生都会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
——邓皓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