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在平凡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21 15:25 浏览

忠诚,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中诠释不平凡的信念。

张思德是八路军中的普通一员,跟那些在刑场上慷慨捐躯的志士和在战场上壮烈献身的英雄相比,他的死似乎微不足道。

张思德是四川仪陇县人,跟朱德是同乡。1933年红军路过张思德的家乡,18岁的张思德立刻报名参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张思德被调到中央警卫营担任通讯班的班长。由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实施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延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鼓励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运动。张思德也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他白天生产劳动,晚上从事通讯工作,从无怨言。

1942年,张思德奉调回到延安,因部队整编,他不再担任通讯班班长,而到内卫班当了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对此毫不计较,始终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1944年,为了解决中央领导干部冬天取暖的问题,上级派张思德到安塞县去烧木炭。张思德在给毛泽东站完最后一班岗后,欣然领命而去。

上级下达的命令是年内烧制出50吨木炭。此时已经立秋,要在大雪封山前的两个月内实现烧50吨木炭的计划,任务相当艰巨,至少需要挖7个烧炭窑。张思德主动担负起挖烧炭窑的重担。

1944年9月5日,就在张思德和另外两个战士挖最后一个炭窑时,灾难发生了。临近晌午,下了一夜的雨渐渐停了。在炭窑最深处工作的张思德听到异响,他急忙喊另外两个战士赶紧跑出去。在附近砍柴的战士忽然听到一声巨响,大家赶紧冲过来一看,只见一个战士多半个身子被黄土压着,另一个战士正在用手刨土救人。

由于不知道张思德被埋在什么位置,大家不敢用镢头去挖,只能用双手刨土。许多战士的手指都出血了,但谁也不肯停下。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救援,大家终于在垮塌的炭窑中发现了张思德。他还是盘腿端坐的姿势,一把镢头柄死死顶着他的胸口,已经停止呼吸……

张思德死于一场毫不起眼的事故。但是,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却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到会并亲致悼词。从此,张思德就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标杆。

人们不禁要问,毛泽东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死神如影随形。离死神最近的人,无疑是前线的将士。但这并不是说,在后方工作就没有牺牲。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后方支援者的人数远远大于直接投入战场的兵力。以著名的淮海战役为例,我军投入总兵力约60万人,而支前民工总数却高达543万人。国民党的飞机对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供给线不分昼夜地轮番轰炸,支前民工队的死伤情况可想而知。

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后方工作人员如果在自己的岗位上因公殉职,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或许毛泽东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觉得像张思德那样平凡的牺牲也不可以被忽略,这些普通的工作人员同样应该受到必要的尊重。

所以,毛泽东在悼词中说:“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张思德的死让毛泽东有感而发,或许还有另外的原因。1943年,张思德被调到中共中央机关内卫班,在毛泽东身边当警卫战士。尽管他是部队中最基层的人员,但由于特殊的身份,他有机会接近毛泽东,而毛泽东对他的为人也有些了解。在得知他的死讯后,毛泽东心情沉重地对警卫队队长古远兴说:“前线打仗,是免不了要死人的。但后方搞生产出事故死人,是不应该的。”

古远兴告诉毛泽东,张思德牺牲的地方离延安有七八十里地,酷暑难当,路不好走,可否就在当地掩埋。毛泽东不同意,说:“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张思德是四川人,他牺牲了,虽然回不了老家了,我们也不能把他埋到荒天野地里哟!”

毛泽东当即指示:“第一,要把张思德身体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前派战士给他站岗;第二,买一副棺材,运回延安;第三,要给他开个追悼会,我要参加,还要讲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张思德的高度评价。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党的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