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万亩林场兑现的承诺 ——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31 15:20
浏览
次
人性的光辉始终在传播正能量。杨善洲毕生兑现的不仅是对家乡父老的承诺,也是对自己入党誓言的承诺。
杨善洲的事迹带给我们的,除了感动,还有思索。
虽然这位令人敬重的老者已驾鹤西去,但我们眼前仿佛总能看见他在山林间孑然独行的瘦弱的身影。
他离开了我们,却留下一片茁壮的森林荫护后代,更留下一种光明的境界,让我们心中的私欲无处遁形。
杨善洲当了11年的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退休时本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继续工作一段时间,然后顺理成章地留在省城安享晚年。但杨善洲作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选择:他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1988年,当杨善洲说出这番话时,我们不清楚有多少人听到心里去了。或许很多人都认为他在“作秀”,顶多也只是心血来潮。一个当了11年司局级干部的领导,一个年过6旬的老者,怎么可能钻到穷山沟里去种树?
杨善洲在人们质疑的目光中回到了施甸。别人不知道,在杨善洲心中其实有一个结:他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多次来找他帮忙办事,他都没有答应,但他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这是一个庄重的承诺。家乡人或许已经忘了,但杨善洲始终牢记在心。经过仔细考察和思考,杨善洲觉得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利。
但家乡人并不赞同杨善洲的想法,他们认为施甸这种地方连野樱桃和榉木树都不长,要想造林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杨善洲没有动摇,他多次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调查研究,杨善洲和他们一道,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毁树容易种树难。”杨善洲带领当地农民兴建林场的艰辛无需一一细说,仅从以下的几个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到杨善洲为后人留下的是一笔怎样的财富:现已更名为“善洲林场”的原施甸县大亮山林场,总造林面积达3700多公顷,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主要植物有华山松、栎类、桤木、木荷、大树杜鹃、木莲、西南桦、核桃、云南樱花、杨梅、五角枫、香樟、滇润楠、南烛、杪椤、铁线蕨等数十个品种。林场建成后,大亮山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如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麂子、野猪、刺猬、穿山甲、白鹂等。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因此大亮山林场成了姚关、酒房、旧城等周边地区重要的水源地。
杨善洲用了22年的时间,将一片荒山变成了生态林场。据2009年的不完全统计,大亮山林场活立木价值已超过了3亿元。也就在这一年,杨善洲将这片饱含着他心血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了国家,兑现了自己当初许下的“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的郑重承诺。
如果告诉你,杨善洲造林22年,却没有从林场拿过一分钱,你会作何感想?
如果告诉你,杨善洲当了11年地委书记,却没有给妻女办一个
“农转非”的户口,你会作何感想?
如果告诉你,杨善洲的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他为此交了
370元的汽油钱,你又该作何感想?
好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到郁郁葱葱的善洲林场去看一看,看看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战斗过的地方,感受他留下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遗产,同时寄托我们对老人家无尽的思念。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