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优秀基层干部的缩影 ——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31 15:19 浏览

既然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既然小岗村的村民还需要自己,既然小岗村还有施展抱负的空间,自己就应该留下来。这是民心所向,也是为官正道。

提起沈浩,就不免要说到小岗村。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立下生死状,冒险在土地承包协议上摁下鲜红的手印,率先在全国实行“大包干”。这份协议明确规定:收获粮食后首先交给国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他家的小孩养到18岁。

这些质朴的农民做梦都没想到,那份摁满鲜红手印的土地承包协议,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他们的冒险举动,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从此,小岗村也就有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

“大包干”虽然激发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让他们迅速实现了丰衣足食的基本愿望,但从长远来看,“大包干”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却很难把全村人带上致富之路。因此,当其他地方的农村快速奔向小康时,小岗村的发展相比之下就明显滞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浩作为省里选派的农村任职干部来到了小岗村,他肩负的责任十分明确,就是要带领小岗村的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让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分享到改革的红利。

沈浩首先依托已建成的5.3公顷葡萄示范园,培育壮大葡萄特色产业,举办葡萄文化旅游节,使葡萄种植成为小岗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仅此一项,小岗村年人均收入就增加了2000元。此外,沈浩还从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了3名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发展双孢菇生产,成立葡萄、蘑菇等产销合作社,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成熟的种养技术,还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销售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沈浩在村民大会上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把分包到农民手里的土地重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沈浩的努力不光改变了小岗村的面貌,也获得了全体村民的高度认可。2006年年底,沈浩任职期满。村民们起草了一封言辞诚恳的挽留信,每家每户都派代表在信上摁上了鲜红的手印,他们强烈要求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再任职三年,好带领他们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

鲜红的手印感动了上级组织,也感动了沈浩本人,于是沈浩继续留在了小岗村。

按照常理,像沈浩这样的下派任职干部,多半是为了今后的提拔和重用。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成绩斐然,他极有可能被组织提拔到更高的领导岗位上。但沈浩却主动要求留下来,因为他到小岗村任职,并不是把这里当成自己升官发财的跳板,而是实实在在想给农民办事。既然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既然小岗村的村民还需要自己,既然小岗村还有施展抱负的空间,自己就应该留下来。这是民心所向,也是为官正道。

在新的任职期里,沈浩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更加拼命地为小岗村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开旅游、科学种田,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生态农业。在他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小岗村跻身“全国十大名村”之列,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称号,200多户村民入住新居,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

就在沈浩新一届任职即将期满的时候,他却因疲劳过度猝死在小岗村临时租住房内,年仅45岁。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党的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