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关于古风诗词的朗诵经典篇目
绿萝 2025-10-22 17:13
浏览
次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元]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①,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②,云山也爱咱。
【注释】
①晦:昏暗不明。②行踏:漫步,行走。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赏析
一、作品背景与主旨
此曲为元代散曲家张养浩退隐历城时所作,通过云山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山水的挚爱与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
全曲以“云山”为核心意象,展现物我交融的意境,语言明丽清新,风格恬淡超然。
二、原文与注释
原文: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释:
①晦:昏暗不明。云遮山时山色晦暗,云散时山色明丽。
②行踏:漫步行走,体现作者悠然自得的闲适心境。
三、逐句赏析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云朵飘来时,山景更显幽深;云朵散去后,山色如画般明净。以“云”的变幻衬托山的灵动,展现自然景色的动态美。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山色因云朵的来去忽明忽暗,云朵随山势高低起伏。通过“晦明”与“高下”的对比,突出云山相依的和谐关系。
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作者拄杖立于云海之中,回首遥望山居,以“云沙”渲染苍茫空旷的意境,暗示退隐生活的超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野鹿安眠于草丛,山猿嬉戏于花间,以动物自在之态,反衬山野的宁静与生机,寄托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直抒胸臆,赞美云霞中山景的无价之美,并以“行踏”呼应注释,表达漫步山间的惬意。末句“云山也爱咱”赋予自然以人性,体现物我两忘的隐逸境界。
四、艺术特色
结构巧妙:前四句《雁儿落》写景,后四句《得胜令》抒情,双调衔接自然,形成“景—情”的递进。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如“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音律和谐,意象鲜明。
情感真挚:通过“我爱山无价”等句,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展现元代文人典型的避世心态。

五、创作背景与作者心境
张养浩晚年辞官归隐,此曲作于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
曲中云山意象象征其超脱官场、亲近自然的精神追求,与《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悲悯情怀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其“进退皆忧”的复杂人生。
六、总结
全曲以云山为媒,勾勒出一幅隐逸行乐图,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也是对世俗名利的疏离。张养浩以清新笔触,将山水升华为精神归宿,成为元代散曲中“景情交融”的典范。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