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荷花——关于经典散文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29 15:46 浏览

 

汪曾祺

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秧子。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多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裂,有缝,倒两担水,将平缸沿。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开,荷花收了朵,就该吃晚饭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停了,荷叶面上的雨水水银似的摇晃。一阵大风,荷叶倾侧,雨水流泻下来。

荷叶的叶面为什么不沾水呢?

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都很好吃。

荷叶枯了。

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满了雪。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京剧剧本《沙家浜》等。他的作品灵动淡远,清逸秀异,曾多次获奖,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这篇《荷花》是他的散文《花》中的一节。

汪曾祺的《荷花》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哲思的散文。以下是对它的赏析:

语言风格

朴素自然:文章语言平实如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如“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秧子’”,就像在和读者唠家常,娓娓道来,让人倍感亲切。

生动形象:虽语言朴素,但汪曾祺善于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叠词,使荷花的形象跃然纸上。如“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清香清香的”,“长大”“冒出”等动词,简洁而准确地描绘出荷花生长的动态过程,“清香清香”的叠词则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荷香。

结构特点

屏风结构:文章按照荷花生长的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种荷花、荷花发芽、开花、枯萎以及冬雪覆盖荷花缸的景象,犹如四幅屏风,互为分隔又互为相联。作者详写春,浓写夏,淡写秋,快写冬,表达了道法自然的人生观。

更漏结构:文中“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开,荷花收了朵,就该吃晚饭了”,以荷花一天的开合,暗示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体现了更漏结构的特点。

水墨画结构:作者采用中国画的技巧布局全文,荷缸由“空”到“满”,再由“满”到“空”最后又“满”,“空”与“满”的交替,透出深深的禅意。文中对荷花、荷叶、莲蓬、雨水、雪等的描写,色彩纷呈,犹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

主题思想

对生命的赞美:文章通过描写荷花从种植到生长、开花再到枯萎的全过程,展现了生命的轮回和美好。荷花的生长过程就像人的一生,有成长的喜悦,有绽放的辉煌,也有衰落的无奈,但无论如何,生命都值得尊重和赞美。

对生活的热爱:汪曾祺在文中不仅描写了荷花的自然之美,还提到了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将荷花与生活中的美食联系起来,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间烟火气的留恋。

对自然的感悟:“荷叶的叶面为什么不沾水呢?”这一提问,不仅引发了读者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也暗示了做人要像荷叶一样,经得起风雨,学会自洁。作者从荷花的生长中感悟到了自然的规律和人生的哲理。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经典散文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