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水下尖兵"彰显英雄本色——关于劳动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7-08 14:06 浏览

49岁,对于一名潜水员来说确实老了,但救助是我的事业,也是我一生的追求。我要将自己30年的潜水经验全部传给这些年轻人,让他们知道:当潜水员就是要攻克水下堡垒!

“我当潜水员就是要攻克水下堡垒”,这是郑建忠30年前在潜训班开班仪式上立下的誓言。

出身救捞世家

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应急反应救助队副队长郑建忠出生于救助打捞出家,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他勤奋好学,因此他的轻装潜水、水下焊割、饱和潜水等技术相当过硬。48岁的郑建忠已经拥有国家一级潜水员证书、国际潜水员证书和国际饱和潜水员证书,如今,在国内潜水界颇有名气。

2003年,郑建忠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他始终牢记救助使命,成为海上应急反应救助小分队的“领头羊”。东海救助局建局近三年来他曾先后十余次奉命带领队员快速出动,参加救助抢险打捞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应急反应救助队首战告捷

2003年10月29日深夜11时,在长江口锚的油轮“金泉”轮突然起火,郑建忠接到救助命令后率领6名队员随船直奔事发海域。这是该应急反应救助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紧急出动。当救助船赶到现场时只见海面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有着丰富救助经验的郑建忠沉思片刻,要求救助船绕火区一周摸清火源。当时,海上刮着东南风,夹杂着辛辣味的浓烟迎面扑来,抢险队员们眼如针刺、呼吸困难,郑建忠带领大家冲进火海。数小时的火烧让船体钢板烫到连皮鞋踩上去也发出“嗞嗞”的声音,队员们全然不顾,很快确定了火源的具体位置,扑灭了大火。

在小浪底创造奇迹

2004年6月22日20时许,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大坝3.5公里处河面,“明珠岛2号”游船突遇强风暴雨,瞬间侧翻沉没,船上69人全部落水,这是小浪底库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沉船事故!

参加小浪底库区救助行动的郑建忠整整13天坚守救助岗位,第一个挑战空气潜水极限,创造了世界内河打捞史上的一个奇迹。现场作业船所处的位置最深处有61米,按国际惯例,水深60米是空气潜水极限,在那样深的水下,压力会使乒乓球变成“球饼”。6月22日,救助队员们一共潜水作业6人次,捞起8具遇难者遗体。这一天下午,郑建忠接连捞起了3具遇难者的遗体。潜水作业中,郑建忠因泥浆入耳,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后经医生诊断为中耳炎。但他没有顾虑自身的病痛,而是抱着一个信念:多捞起一具遗体,就给遇难者的家属多一些安慰,为社会减轻一些压力。小浪底搜救作业于7月3日18时30分结束,郑建忠始终没有离开救助一线,他以惊人的毅力圆满完成任务,这--次救助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许,他因此也得到了交通部的嘉奖被评为交通部救捞系统先进个人。

打捞“阿波丸”号

郑建忠从事救捞潜水工作已经30年了,曾数十次参加江海湖泊中的抢险救助、沉船打捞和海洋深潜水工程等作业,每一次他都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特别是在参加“阿波丸”号打捞工程中,他不畏艰险勇闯禁区,先后潜人海里作业34次,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下尖兵”在南通沉船打捞工程水下作业中,他克服水流湍急等困难,把沉船船体结构、破损状况探摸清楚后熟记心中,与工程师一起绘制草图,克服了打捞难题。在渤海湾“大舜”轮打捞工程中,他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郑建忠因为多次出色的表现而被业内称为潜水专家。

——郑建忠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劳动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