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邮路, 一个人的传奇——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26 14:45
浏览
次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如果我们肩一份责任、牵一缕执著、去一份浮躁、捧一腔热诚,我们就能跟上王顺友的步伐,与他同行!
2005年10月19日,在瑞士伯尔尼的万国邮联总部,一位来自中国、身着绿色邮政制服的乡村邮递员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国家邮政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高冀远介绍完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情况后,这位来自最基层的乡村邮递员登上了万国邮联总会的讲台。
自1874年万国邮联成立以来,这是第一个被邀请到伯尔尼参加总会的最基层、最普通的邮递员。对于具有131年悠久历史的万国邮联来说,这是一次尝试和创举,同时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向世界各国从事最基层邮递工作的人表达敬意。
世界邮政史必将记住这一刻。
但更应该记住的是,这位来自中国的基层邮递员王顺友脚下走过的路。
20多年。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踽踽独行。
26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了6圈。
也相当于进行了21趟两万五千里长征。
这是一个人的邮路,更是一个人的传奇!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和普及,传统邮政服务似乎已淡出我们的视野。除了快递公司偶尔送来包裹和信件,我们的生活仿佛已可以与传统邮政服务绝缘。但王顺友却用他的坚守告诉我们,在雪域高原、在崇山峻岭之间,还有很多人在享受着他提供的服务。报纸、杂志、信件、包裹等物品,带着大千世界的消息,带着亲人朋友之间的情谊,带着王顺友如春的体温,总能如期地送达收件人的手中。
1984年,一位视邮政为生命的老乡邮员退休了,接任者是他的儿子。老人家在交班时告诉儿子,要想当一名合格的乡邮员必须做到四点:一不能丢失邮件;二不准打湿邮件;三不准冒领贪污汇款、私拆信件;四必须准班准点。
在空气稀薄、苍凉孤寂的深川峡谷,儿子带着父亲的嘱托上路了,成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一名苗族乡邮员。他就是王顺友。一条单程180千米的马班邮道,走一个来回需要14天。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邮路,走一趟或许并不难,但王顺友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20多年。
20多年,星移斗转,山川巨变。不变的是这条漫长邮路上的泥泞艰难和孤独风景,不变的是王顺友的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他曾经在可以停班的情况下,冒雨绕道,花费两天时间,为陷入绝望的海旭燕送去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曾经不顾胃病发作,日夜兼程,将免费做眼睛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消息送到倮波乡;他曾经在被受惊的骡子踢破肠子后,仍然咬紧牙关,强忍剧烈疼痛走了七天七夜,坚持把邮件送完……
在这20多年里,王顺友每年至少有330天行进在孤独的漫漫邮路上,他没延误过一次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他所传递的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最需要、最单纯的讯息,更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最浓烈的关爱和温暖。
我们很难想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电波无法抵达的边陲僻地,人类仍需要依靠马班邮路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传递信息和情感。每次读到有关王顺友的文章,我们的眼前就自然会打开一幅画面:荒野孤月,一堆篝火,岑寂的深谷里传来动人的山歌:“我家住在银盘坡,心里有话好想说,天天出门为人民,家里只有妻一个,虽然我家山地多,还有山歌陪伴我……"
风雪常常掩盖山道,大雨有时冲毁路基,猛兽偶尔出没密林……在漫长的邮路中,王顺友所要面对的很多突发事件我们都无法想象,但有一点我们都能想到,那就是孤独。孤独就像一个魔鬼,总在王顺友悄然上路时如影随形。
有人说,比死更可怕的是孤独。孤独像一条毒蛇,它足以让一个体魄健壮的人因无法与外界交流而窒息。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王顺友习惯了与孤独相伴?是什么驱动他20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在寻找答案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从一个很高尚的角度去理解王顺友的行为,那样得出的答案必定苍白无力!实际上,所有的答案都写在一张憨笑着的面孔上,只有当我们从平凡中体味出敬业和执著,我们感动的心才会一下子跟王顺友贴得很近!
王顺友的马背上驮着的不是普通的邮件,而是人们相互间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一簇警醒着的良知,是一腔感天动地的赤诚!我们不难想象,当王顺友牵着他的爱马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时候,他带给当地人的那份欣喜势必如久旱后的甘露,滋润每一颗相互牵挂的心。
或许,任何优美的言辞在王顺友面前都会显得很乏味。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