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激情的干部 ——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26 14:47
浏览
次
对职责的忠诚,对事业的开创,对人民的奉献和对信念的恪守,让他赢得了一个城市的拥戴;他用激情燃烧的生命,为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旗帜添上一道耀眼的亮色。
“他是我们自治区最有激情的干部,一个因为无私而无畏的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这么评价他的爱将牛玉儒。
2003年4月8日,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牛玉儒,正带着一行人在云南边陲考察边贸情况,收到了自治区党委的一个电话:“以最快的方式立即赶回。”4月9日晚,他回到了呼和浩特市;4月10日上午10点,他走马上任,成了这座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的市委书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任命,突如其来的非典,让牛玉儒的上任变成“临危受命”。4月13日,牛玉儒到任的第3天,非典疫情开始在呼和浩特市地区蔓延。很快,呼和浩特市成了全国重点疫情区,发病人数仅次于广东、北京,形势空前严峻。面对于此,牛玉儒又一次以他的“激情”本色,投入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在防控非典的40多天里,牛玉儒与大家一同吃住。在指挥部,听汇报、做决定、搞调研、查疫情。牛玉儒经常只带着秘书和司机,去工地、学校、社区和农村调查防控情况,回来后把掌握的情况汇总通报,发现哪些地方防控不得力就马上进行整改。那段日子里,牛玉儒多次前往医院慰问白衣战士。每次,他都主动与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热情握手。他对医护人员说:“在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和平年代的这场防治非典战役中,你们就是最可爱的人……”面对不戴口罩的市委书记,医护人员十分感动。非典期间,呼市一度出现抢购商品、哄抬物价现象。牛玉儒派人到呼市的各大超市摸底调查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库存情况,得知全市大部分商店内的粮、油几乎被抢购一空时,他当即决策,政府拿出资金稳定局势。仅一天就把全市粮油价格降了下来,大大稳定了民心。他最担心通过返乡农民工使疫情在农村蔓延,因此去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次数很多。有的偏僻农村路况很差,车进不去,就步行。那些日子,牛玉儒每天开会到深夜,无论多晚,他都要回到办公室,上网查看全国的疫情和其他省市有什么新的情况、好的做法。在抗非典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牛玉儒没有踏过家门一次。他经常是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一向倒下就睡的他,有时竟要靠安眠药才能休息。
非典终于被击退了,牛玉儒整整瘦了6斤。
“牛书记能累死一头牛。”呼市的工作人员很快发现,新书记活力十足,不怕累。他跟身边工作人员说,这么大的一个市,那么多要解决的难题,拖能拖得起?
50出头的牛玉儒走路很快,处理问题果断干练,说话很有力量,不喜欢拖泥带水,“好像天天与时间赛跑”。他在呼和浩特工作不足500天,除外出200天和生病住院3个月外,他的车在本市跑了5万多公里。
牛玉儒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经济发展。根据呼市市情,要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口只能是“引企、引资、引智”。见多识广、朋友遍及全国的他,义不容辞地助阵呼市的招商引资。翻开他的工作日志,仔细算算,他在呼市任职不到500天里,竟有200多天在外出差,以致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都戏称他是“空中飞人”。仅看看他今年3月20日到23日的行程:从呼市经北京到成都,再到珠海、深圳,而后又经北京到银川、乌海回呼市-他4天跑了5个城市,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考察了4家著名企业和两个城市。
乘火车返回呼市时,大家都累得快睡着了。火车进了呼市,牛玉儒却还问工作组的几个年轻人:“下了火车,我们是去办公室,还是到哪里?”
“还要干活啊?”被问的几个人面面相觑,谁也没吭声。牛书记看了他们一眼,笑了。然后说:“放你们半天假。”他自己下火车后,直接去了办公室。
几个年轻人后来私下说:“这次出差连我们都吃不消,他已年过50,怎能不累?”
短短几百天里,一批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呼市。呼市的奶牛头数、鲜奶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一。连续两年呼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27个省首府城市的前列。
从上任到逝世,牛玉儒在呼和浩特工作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93天。可这493天,他却过得激情四溢,坚实而丰厚。
从2004年4月26日入院到8月14日逝世,是牛玉儒人生最后的115天。
牛玉儒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不懈追求,使他精神抖擞,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用妻子谢莉的话说,为了事业,他浓缩了生命。可是,正如永动机并不存在一样,那只有百年的人生经过浓缩后也会变得更加短暂。
从2004年4月初起,牛玉儒总是说自己胃疼,身边工作人员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他不去,说没时间,他让家人和秘书买来各种各样的药,可是不怎么见效。4月22日上午,利用人代会分组讨论的间隙,他到内蒙古医院就诊。检查结果出来了,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癌症已经转移到了肝脏……
4月26日,他住进北京协和医院。由于“五·一”长假即到,医院决定“五·一”后再给他手术,可牛玉儒不干,他和医院交涉坚持利用“五·一”假期做手术,这样不耽误他的工作时间。他的愿望是,手术后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争取回呼市工作……
病房成了他的第二办公室。除了躺在床上不能出去,他几乎和过去没啥不同,从早到晚还是那么忙。牛玉儒的二哥牛玉实几次到北京看他,守在病床前,却跟他说不上几句话,他总是和市里的干部们谈工作的事,刚没人,电话就来了。有下属前来探望,牛玉儒就非常兴奋。“快讲讲,进展得怎么样了?”这一谈往往就是一个多小时。他问得非常详细:“资金到不到位?哪些街灯亮了?哪条路修到什么程度了?广场建得怎么样?老百姓有什么反应?”他经常会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有时突然想起什么,对李理说:“快,帮我拨这个号,我问点事。”白天,他努力显得精神饱满,让人们感觉到他在恢复。可当一天忙碌后,他绷紧了一天的神经松弛下来,与妻子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伴着低低的呻吟渐渐睡去。有一次,女儿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故意给他讲笑话,解除他的疲劳。他眼睛盯着女儿,看似在认真听孩子讲,可听着听着,忽然从他嘴里冒出一串工作电话号码,要女儿马上给他拨通。女儿再也笑不出来,抱着父亲大哭。
把病房当成办公室还不够。心里始终牵挂着工作的牛玉儒,每一次化疗间歇,刚刚恢复一点体力,就反复跟大夫要求返回呼市,安排工作。
第一次,2004年6月11日晚上,还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牛玉儒执意回到了呼市。他想看看城市建设得到底怎么样了。机场到市区的路上,牛玉儒让司机把车开得很慢,他摇下车窗,目不转睛地盯着外面看。6月12日一早,牛玉儒来到了机关,组织干部乘中巴车到市区各处查看工程进展情况。看了正在建设中的新华广场、如意广场,又看了自己主导引进的呼市最大的引资项目台湾汉鼎光电有限公司的施工工地,牛玉儒意犹未尽,提出还要到两个工业开发区看看。妻子谢莉在家久候丈夫不见归,再也待不住了。她给李理打电话问明了方位,然后打的赶往视察点。但每次都晚了一步,最终也没能追上牛玉儒。第一次,专门检查了正在进行中的城建工程。乘一辆中巴,东河、呼伦路、电影宫周边、五塔寺广场、通道北街出城口、火车站广场、新华广场等走了个遍。每到一处,详细查问工程进度,了解存在的实际困难,询问资金落实情况……
牛玉儒从呼市回北京后,想说服大夫让他回呼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北京治疗。他没能说服大夫,但他利用化疗间隙,6月底第二次回到呼市。二回呼市,他主要是想视察几个开发区和大型项目的建设情况。6月30日他视察了如意开发区、汉鼎光电项目等,7月1日视察金川开发区、伊利新工业区、TCL扩建工程等。
7月16日,牛玉儒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呼市,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七届六次全委会;主持市委九届六次全委会,在会上作工作报告……除了为数不多的知情者,没有人能想到牛玉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出门前,谢莉给他穿上准备好的西装,这时的牛玉儒,原来2尺9的腰身已经瘦到不足2尺3了。“西装穿在身上,好像都看不见胳膊似的”,谢莉简直没勇气仔细打量丈夫,但牛玉儒却口气如常地说:“里边就多穿几件内衣吧。”
套了七八层内衣和衬衣的牛玉儒登上讲台说:“我们必须以冲刺的状态迅速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在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的目标……”他抛开原本40分钟的讲话稿,整整讲了两个多小时。那种激昂的情绪,那种台上台下振奋不已的热烈——凡被问到的与会者都说:“印象太深刻了。”
讲完话的牛玉儒回到了汽车上。他筋疲力尽了,汗水浸透了里面穿着好几层内衣的白色衬衫。汽车慢慢地开动了,他并没有睡去,而是静静地看着车窗外这座他熟悉的城市。
到家了,秘书打开车门。静静坐在后排的牛玉儒一动不动,他已无力挪动身体。秘书把他的双腿轻轻地挪出汽车,和司机一起架着他,一步步地挪进家门。
牛玉儒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8月8日,他出现肾衰反应,9日,说话已经相当吃力。
10日,牛玉儒开始进入半昏迷状态,已经无法说话。儿子牛元甫拿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把通知书举到父亲面前。牛玉儒笑了一下,“爸爸眼里噙满了泪,他想把手举起来,抱一抱我,可他的胳膊抬不起来。我扑在他身上,使劲地抱着他,眼泪流在爸爸脸上。”
当天下午,牛玉儒进入了弥留时刻。他似乎醒来了一瞬,看着妻子,他蠕动着双唇,想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眼眶里溢满了泪水。谢莉实在不甘心丈夫就这样一句话不说离开自己,她和儿女围在床边一遍又一遍地叫他、喊他,他却浑然不知。12日早上,谢莉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她偎在丈夫的耳边轻轻地喊:“玉儒,玉儒,8点半了,要开会了。”牛玉儒突然睁开了眼睛,眼睛睁得很大。他盯着妻子看了一会儿,眼睛又慢慢合上了。
8月20日上午,牛玉儒骨灰安放仪式在呼市大青山殡仪馆举行。
考虑到殡仪馆容量有限,有关方面只发了600张票,最后来了4000多人,有许多是素昧平生的群众。
当日小雨,很多花圈都被淋湿了。
小雨过后,呼和浩特市大街边铺排着小青砖的人行道很干爽。这种10多厘米厚、渗水力强的小青砖被呼市市民称作"牛玉儒砖"他们的市委书记精心选中这种实用的地砖,取代了以前那种一压就碎、雨雪天打滑的红色薄瓷砖。这样的砖人们踩在脚下,却将牛玉儒的名字记在了心里。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