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31 10:39 浏览

1981年,李素丽走出中学校门来到北京市60路公交汽车当了一名售票员。她父亲开了一辈子公共汽车,是一位“老公交”了。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和党团组织的帮助与教育,她很快就爱上了售票员工作。她说:“是它给了我每一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如果我能把这十米车厢、三尺票台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实实在在去为社会作贡献,就能在服务中融入真情,为社会多增添一份美好。”

从此,60路公共汽车上就经常活跃着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她每天总是提前一小时赶到车队,提前做好出车的各项准备工作。行驶中,她的车厢总是那样漂亮整洁:彩旗挂满四周,地板漆色鲜艳,玻璃明亮照人,扶手干干净净,“乘客之家”4个大字分外醒目。

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她的车上总是备有方便袋,遇到堵车,就拿出报纸、杂志,让乘客看一会儿,缓解焦急心情;看到有人晕车或不舒服想吐,她会赶紧送上一个塑料袋;遇有不小心碰伤的乘客,她的小药箱里有“创可贴”;姑娘们夏天穿着长裙上下车,她忘不了提醒她们往上拎一拎,以免被人踩踏摔倒。在售票台的抽屉里,她总要放着一个小棉垫。那是特意为抱孩子的乘客准备的。小棉垫垫在售票台上,孩子坐在上面松软暖和。

李素丽售票台旁的车窗玻璃,一年四季进出站时总是敞开的,用她的话说,“这样我可以更好地照顾乘客”。即使下大雨,她也要把车窗打开,伸出伞为登车前脱掉雨衣、收拢雨伞的乘客挡雨。

北京西客站正式启用后,李素丽从60路调到21路公共汽车。21路公共汽车,北起北京北站,南至北京西站,沿线10千米分布了14个车站。为了尽快摸清沿线的情况,方便乘客赶路,她利用业余时间起早贪黑沿途调查走访。她一站站地走访沿线街巷,一步步地量出车站到附近主要单位的距离,并记在小本子上。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抓紧多走几步路,不知多少乘客就能少走冤枉路。”就这样,几个星期下来,李素丽摸清了沿线50条大街小巷和近80个单位的情况,编写了几千字的服务用语。

正是由于李素丽起早贪黑的调查走访,才使她对于沿线街巷和主要机关单位了如指掌,回答乘客的询问可以准确清晰。

下面是在21路公共汽车上常见的一幕:

一个操河北口音的小伙子问:“俺到六里桥长途汽车站,怎么走哇?”

“木樨地下车,往前走不远,换1路或4路汽车,坐到头就是六里桥,然后向前走上立交桥,左拐200米就到了。”说着,李素丽从身后的方便袋里拿笔纸,画了一张图交给小伙子。

有个背着包的男乘客挤到售票台前:“请问,月坛南街有个美能达相机维修部,你能告诉我哪站下吗?”

“你在三里河东口下吧,往回走十几步就是。”

“真是活地图!”有的乘客不由得发出赞叹声。但有谁知道,为了成为“活地图”,李素丽付出了多少辛劳!

售票员的岗位虽然平凡,但李素丽热爱自己的岗位,也得到了乘客们的热爱;她献给乘客的是真情,也得到了乘客真情的回报。广大乘客称赞她是:“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有一次,公共汽车刚过军事博物馆站,一位老大妈便拎起菜兜子从座位上站起来。李素丽忙走过去,扶大妈重新坐下。她轻声说:“大妈,您不用忙,等车到站我扶您下车。”大妈激动地说:“你的服务态度真好!”这时,有位乘客大声提议:“大家为这位售票员鼓鼓掌!”话音未落,掌声四起。李素丽热泪盈眶。这掌声是对售票员的最好奖赏!

诸如此类让李素丽激动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位盲人下车前把一个纸包交给李素丽,并说道:“我特爱听你报站和宣传。这几天,我觉得你的嗓音有点哑,给你买了一包中药‘胖大海’,你泡水喝吧。”一位中年女乘客拉住李素丽手说:“你太累了,我看你脸色不好,可要注意身体啊!”说罢,把一把荔枝放到售票台上……

更让李素丽感动的是,一些接受过她良好服务的乘客,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也发扬无私忘我的精神,为他人提供真诚的服务。

若干年前的一个冬天的早上,北京市崇文区第二人民医院保健科杨秀敏大夫抱着刚满6个月的儿子在地安门换乘60路公共汽车。当时她肩上挎着大书包、两手紧搂孩子,既怕上不去车,又怕挤着孩子,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她听到了一个清脆的声音:“请大家不要挤,能不能让抱小孩的同志先上?”杨秀敏抱着孩子上车后,售票员又让她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此后,杨秀敏多次乘坐了李素丽的车,李素丽的良好服务感染了她。她以李素丽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在医院里,孩子打预防针时大都哭着闹着不肯打,杨秀敏便做了一些小玩具,一边逗孩子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一边给孩子打针。有些父母白天上班没空带孩子到医院体检,她就上门服务。

有一天,车快到终点站时,李素丽发现座位上蜷缩着一个小学生。只见他肚子疼得大汗淋淋。李素丽赶忙把他带回车队细心照料。后来,虽然小学生的疼痛缓解了,但李素丽仍不放心。下班后她又和司机一起把小学生送回家。李素丽的精神使这位小学生深受感动。当年暑假,这个叫王朔的小学生带着几个伙伴来到车队,要帮助李阿姨擦车。以后,他又组织了一个红领巾学雷锋小组,每天帮街坊的爷爷、奶奶往楼上拎东西。

李素丽的先进事迹在北京和全国广泛宣传后,社会反响强烈。一些单位邀请她去作报告,许多人来到她的工作岗位学习、观摩。面对着荣誉与称赞,李素丽还是那颗平常心。她说:“每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永远属于我的乘客,属于我的岗位。”

1998年,李素丽被调到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工作,虽然岗位变动了,但她那颗为乘客服务的心仍然没有变。为提高首都公交乘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整体水平,实现公交创建文明行业的总体目标,李素丽经常深入基层,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对乘务人员进行辅导。在筹备开通“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的过程中,她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及时完成了语音录制、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确保了服务热线的准时开通,既为方便市民群众的出行提供了良好的咨询服务,又为加强和改进公交运营服务管理工作,拓宽了社会监督的信息渠道。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党的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