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课程由入门到进阶】23.基础课程 第十七讲 播音发声 共鸣控制(一)
绿萝 2025-07-03 15:28
浏览
次
以下是对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分析,
结合专业要点提出学习建议:
一、共鸣控制核心知识点
共鸣原理
物理基础:
声带振动产生微弱喉原音,
通过共鸣腔(鼻腔/口腔/胸腔)
共振放大声音。
类比实例:
部队过桥避齐步(防共振坍塌)、
音箱设计原理。
三大作用
音量放大:弥补喉原音
(如“你好”干涩声)的薄弱。
音色美化:三腔混合共鸣
(高中低声区协同)塑造圆润音色。
保护声带:减少声带过度用力,
避免损伤。
共鸣误区澄清
鼻腔共鸣≠鼻音
正确共鸣:
气息通畅通过鼻腔,
声音华丽(例:罗京播音);
错误鼻音:
气流阻塞产生闷涩感(如感冒鼻音)。
二、艺考学习核心建议
专业态度矫正
反对“曲线升学”心态:
播音绝非文化课薄弱者的避难所,
需天赋+努力双投入。
行业现实:
顶尖院校选拔综合素养高的学生
(文化课+专业能力)。
高效学习方法
对标行业标杆:
以央视/央广主播为参照,
训练听辨力
(如新闻播报节奏、专题片语感)。
提问技巧:
避免空泛问题(如“如何变好听”),
聚焦具体难点
(如“胸腔共鸣如何找发力点”)。
能力自评提示
生理条件:嗓音质量、
口腔构造是否适合专业训练?
思维适配:即兴表达、
文稿理解力是否达标?
文化素养:
专业知识需文化底蕴支撑
(例:古诗词播读需文学理解)。
三、共鸣训练预告重点
分腔训练:鼻腔(高音区华丽感)、
口腔(中音区清晰度)、
胸腔(低音区厚重感)。
协同控制:气息支撑(丹田发力)
+声带闭合(防漏气)
+共鸣调节(三腔比例)。
弹性声音:
共鸣灵活切换适应不同文本
(新闻的庄重/散文的柔缓)。
四、学习行动清单
每日跟读:
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10分钟,
录音对比共鸣差异。
基础练习:
鼻腔:闭口哼鸣“m”音,
感受眉心震动;
胸腔:发“a”音由高到低,
手按胸部觉知共振。
文化课并行:
每周精读1篇文学文本
(如《荷塘月色》),
分析情感层次与声音适配。
注:老师对行业的深切期许值得尊重,
但不必因尖锐言辞挫伤热情。
播音是艺术亦是技术
——若真心热爱,
请以科学方法持续精进,
用实力打破偏见。
(发声共鸣腔体示意图|
训练需兼顾生理结构与技巧控制)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