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正确理解为人民服务价值观——关于信仰的演讲经典篇目

吴健溪 2025-08-04 11:59 浏览

不过认真反思一下,现在我们之所以对为人民服务等崇高价值观产生误解或敬而远之,除了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和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的不利影响外,我们理论阐释的说服力和清晰度不够、理论的理解和宣传过于极端等也是重要原因。

现在一些学生认为每个人关心自己的利益天经地义,相反,一讲奉献,他们就认为是在唱高调,是忽视自我需要的满足,甚至是违背人性的。应该说,我们曾经对集体及其利益的极端理解、对个人利益哪怕是正当利益的忽视,的确对当今学生排斥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价值观产生了不利影响。可实际上,提倡为人民服务、倡导无私奉献,本意并不是要否定个人正当利益,只不过是宣传方式过于简单化而已。“无私并不是不要私利,而主要是强调索取不应成为奉献的目的和动机,即奉献者在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时,不以获得报酬为前提,不计较报酬的多少和有无。再通俗来理解,“无私”就是没有多余的私,或者可以直接把“私”理解为过度的、膨胀的、不正当的利益。

正当的个人利益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去看,也是“公”的,是符合群体利益要求的。朱讲“存天理,灭人欲”也并不是要消灭、禁绝人的一切欲望,而是禁绝那些不符合公理和群体利益的过度的人欲。可见,我们以往之所以觉得“无私”高不可攀、不符合人性,是因为对“私”的理解极端化了其实,如果我们再切实一点理解国家倡导无私奉献的目的,就会发现它主要是在倡导人们要有高的精神境界追求,本来就不包含否定个人正当利益的意思,否则,这不与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矛盾了吗?而且,实际情况也是,真正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做出贡献后都得到了社会、国家丰厚的回报,得到了崇高的精神褒扬。因此,是自私还是无私,其实就是一念之差,即行为动机是为我还是无我。但恰恰就是这一念之差显示了做人境界的不同。只要动机是无私的,即使结果并没有达到“为他”的目的,也是道德行为,是奉献,如冒死下水救人但未能救活。相反,虽然有的利已行为客观上是为他人了,但却不能说是道德行为,更谈不上奉献。

——郭开贞

信仰感评

由此可见,倡导无私奉献也不包含以实际贡献大小论英雄的意思,奉献只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在行动上的体现,并不是非要惊天动地。但只要相信和追求这种奉献精神,我们就可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种不平凡就来自坚持、执著的信念力量。当代学生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贯穿在生活中的坚定的人生信念,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缺乏崇高的价值和理想追求。应该说,很多学生是具有崇高价值和理想追求的,也希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可是,由于对理想实现的艰难过程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对暂时的利害得失过于计较,承受挫折能力又差,其结果必然是理想与行动脱节,不但不能用理想指导实践、引领生活,反而使理想因意志薄弱、缺乏执著而破碎。因此,学生要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首先要明白的是,崇高价值和理想从来都不只是头脑想象和口头说说的东西,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地贯彻和磨炼。伟大来自于平凡,来自于脚踏实地对平凡职责的履行和坚守。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信仰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