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友爱、向善的传统——关于信仰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8-07 10:56
浏览
次
宗教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它主要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五大宗教。佛教传人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有17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天主教和基督教是鸦片战争之后才传入中国的。今天,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只是国家总人口数的一小部分,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因而绝对数也较大,有大约1亿多信教人口,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近些年,伴随社会价值信仰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信教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的五大宗教具有爱国、友爱、向善的传统,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五大宗教都倡导服务社会、救世济人。佛教提出“严国土,利乐有情,弘扬佛法,服务社会”的精神;道教提倡“齐同慈爱”的思想和精神;伊斯兰教提倡“爱国是伊玛尼(信仰)的一部分”:天主教提出“爱国是天主教的诚令”;基督教提出“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主张。除此之外,以上宗教还主张团结、友爱、和平的思想。如佛教的“六和敬”思想,伊斯兰教“善待邻居”的思想,天主教、基督教“爱人如已”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睦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五大宗教的伦理道德多是劝人向善止恶的,如佛教通过“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进而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心存慈悲,将人间国土也建设成为人间净土。道教的十戒告诉人们,要“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忌”,鼓励人们做到“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泰民安,欣乐太平”。天主教、基督教的戒律也要求信徒孝敬父母、不杀人不邪淫、不偷盗、不安证、不贪婪别人财物。这些教义教规,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宗教信仰对信众又有心理调适和互助的作用,能够给信众以安慰和力量,消解他们遭受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促进相互沟通和相互帮助,有利于信众平衡心理、克服困难,从而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王安忆
信仰感评
我国的宗教在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中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宗教界人士本着爱国爱教的传统,在国际交流中,向世界其他各宗教国家和教派宣传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社会发展状况,促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