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劳动——关于劳动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7-09 10:39
浏览
次
如果问:“劳动光荣吗?”相信很多教师都会说:“劳动光荣。”劳动的作用是什么?恩格斯早就说过:“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活动,它既创造了社会财富,又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个人都必须从事一定的劳动并在其间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立足于社会。所以现在世界各国的初等教育都比较重视劳动教育课,但是劳动教育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又怎样的呢?
在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劳动甚至不会劳动。在班主任工作中,每天放学后的值日情况都要在旁监督或者督促,经常会发现所谓的完成值日后,教室里仍然不干净,现在的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不会,他们长大了怎么立足于社会?孩子们为什么如此不愿意劳动?出现目前这种劳动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社会上的不良思想的影响。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新闻:“雅虎’到人才市场招聘大学毕业生,当招聘方问到“愿不愿扫地”时,竟惹恼了不少大学生。一位自称“可以胜任任何职业”的学生愤然离席:然后又折回来怒斥招聘方:“你们对大学生如此无礼,肯定招不到人才!”如此轻视劳动的现象还可以经常看见和听见。当看见环卫工人时,一些父母会说:“看见没有,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像他那样。”孩子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就这样被扭曲了。热爱劳动成了“另类”也就见怪不怪了。另外,在我们的报刊、电视里,对体育明星、电影明星宣传得很多,而对劳动模范则宣传得太少了。
第二,家庭教育的不当后果。现在普遍存在学生轻视劳动现象的问题,父母的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其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只要求孩子埋头读书,不让子女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在父母的眼里,孩子的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家长们都“代劳”了。加之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从小就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弱不禁风、厌恶劳动”等不良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造成学生劳动上的依赖,严重的重智轻劳倾向,也造成了学校在劳动教育上的偏失。第三,学校教育的偏失后果。教育思想的偏差,用劳动代替惩罚劳动观念无形中被扭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方式,学生迟到、早退,罚擦黑板一周;学生打架,罚打扫卫生区半个月;甚至考试成绩不理想,也要罚倒垃圾一周,如此等等,把本应由全体同学共同承担的班级劳动强加到部分违纪学生的身上,长此以往,自然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调皮捣蛋和学习差的学生才劳动”的不正确观念。
教育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较少,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也开设了一些相应的简单劳技课程,但是大多形同虚设。只是简单介绍劳动过程和步骤,没有开展实际劳动活动,相当于纸上谈兵,另外学校的配套设施也无法跟上。一般上劳动课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带劳动工具,一旦学生不带,那么课怎么上?如果学校的劳动室能真正起作用里面的劳动工具是齐的,劳动课不就能落实了吗?可事实上,学校的劳动室真正用过几次?里面有和教材配套的设施么?
我们的教育如果长久如此,人人不爱劳动,社会还会进步和发展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可见,在学生中进行劳动观念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活发展中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生活素质。
——佚名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