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20 15:01
浏览
次
死,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了共产主义牺牲,为了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从古至今,骚人墨客吟咏它们的诗词比比皆是,但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数方志敏16岁时自题的一副卧室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一个渴求新知、豪情千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学子,一个向往君子节操、不畏严寒冰雪、崇尚灵魂纯洁的青年,他未来的人生走向仅从这副对联已可见端倪。
“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想和新文化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方志敏在这个时期接触到《新青年》杂志等书刊,这类“奇书”被方志敏视若珍宝,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思想上受到很大启迪。在接受了革命洗礼后,方志敏开始行动起来。他加入了江西最早的革命团体“改造社”,成为《新江西》季刊的主要撰稿人。
不久,方志敏来到上海,找到了上海的党组织,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中共早期领导人,从此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在方志敏自撰的对联中有骏马这个词,这或许是对自由驰骋的向往,或许是对戎马生涯的渴望。不管怎么解释,方志敏最终的确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红10军的组建者和重要领导人。他领导创建的赣东北苏区被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土的积极尝试和成功典范。
除了奇书和骏马,方志敏心中的另一钟爱是“佳山水”。尽管当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战乱频仍、饿殍遍野,但方志敏依旧对这片广大而贫瘠的土地充满了感情,正如诗人艾青笔下写的那样:“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存在土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从立志投身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那天起,方志敏就坚信中国一定有可赞美的光明未来:“到那时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种信念来自于方志敏心中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所以,当因叛徒出卖被捕后,方志敏毫不犹豫就选择了为自己的信仰献身。面对敌人的劝降、威逼和酷刑,方志敏从没有一丝的动摇。方志敏曾经写过一首名叫《死》的诗:“死,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了共产主义牺牲,为了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就义前留下了长达十几万字的文稿,阐述了一个共产党人积极的、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信念如磐,矢志不渝,充满了对未来中国的热切期盼,是用鲜血凝结的人间绝响,也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叶剑英看过方志敏的手稿后,心潮难平,欣然作诗一首:“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叶剑英在诗里把方志敏比作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方志敏与文天祥都是江西人,两人的人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誓死不降,并在牢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篇;方志敏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文章。他们都用自己的行为印证了那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