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20 14:49
浏览
次
提到夏明翰,我们立刻就会联想到那首气壮山河、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如果说这首就义诗展现出的是一份豪情壮志、一种视死如归的气魄,那么夏明翰牺牲前写给妻子郑家钧的信流露出的却是满纸柔情,以及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无比坚贞!
夏明翰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同志们曾说世上唯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得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泪涟涟。张望眼,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夏明翰的女儿夏芸)孤儿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写完这封催人泪下的遗书,年仅28岁的夏明翰抑制不住对妻子和女儿的眷恋,用嘴唇和着鲜血,在遗书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吻印。
很难想象一个文静的书生,拖着瘦弱的躯体,如何能经受住没有人性的酷刑,如何能抵御高官厚禄以及美好生活的诱惑,如何能面对屠刀脸不变色心不跳。唯一可以做出正确解释的,就只有信仰。
共产主义信仰不会从天而降,更不会一夜彻悟,最适合它的土壤是追求公正、渴望真理、拥有梦想的心灵。
夏明翰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祖父做过京官,父亲当过知县,母亲被光绪皇帝赐封为诰命夫人。身为夏府少爷,过着优裕的生活,但夏明翰却看到了人间的不平。少年夏明翰曾倾囊救助一对饥寒交迫的母子,那时他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饿肚子的人;夏明翰因帮女佣挑水,遭祖父训斥,骂他不该去干下人的活。夏明翰才知道,原来这个世道人是分等级的;最让夏明翰难过的是家里的一个老轿夫,因年长力衰被祖父无情辞退后,在外面艰难谋生时失足摔死。
尽管夏明翰总是尽可能地帮助穷人,但他逐渐明白,光靠施舍和善行是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制度,才能救民众于水火。“五·四”运动爆发后,夏明翰首先把家里的日货全都烧掉,然后带领爱国学生在湘江边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焚烧日货大会”。夏明翰因此被祖父关进小屋。祖父扬言,如果夏明翰不肯悔过,就要将他沉塘。
当天夜里,夏明翰在母亲的帮助下破窗而出,愤然离家,从此宣布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至死都没再回去。
何叔衡对夏明翰的举动大为赞赏,对他说:“你这是一个勇敢正义的举动,革命青年就要有这种同封建势力决斗的勇气。”何叔衡还特地题诗一首送给夏明翰:“神州遍地起风雷,投身革命有作为,家法纵严难锁志,天高海阔任鸟飞。”
正如何叔衡预言的那样,夏明翰在争取民族自由的天空里展开了翅膀,尽情飞翔。他经毛泽东和何叔衡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身心投入到领导工农运动中去。“四·一二”政变后,夏明翰愤然写下一首短诗:“越杀越胆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
夏明翰以诗明志,投笔从戎,参加了二次北伐和秋收起义。在他的影响下,四妹夏明衡、五弟夏明震、七弟夏明霹以及亲外甥邬依庄都参加了革命,并先后为党的事业英勇捐躯。
从一个封建家庭走出一个叛逆少年,这似乎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夏家的“一门五英烈”却不得不令人啧啧称奇。这让我们相信共产主义信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一旦传播到合适的心灵土壤,就会扎根开花,让人焕然重生。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