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将热血沃中华——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20 15:06
浏览
次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赵一曼的遗作,也是她心灵的独白。
知道赵一曼的人很多,但知道赵一曼是黄埔军校学生的人却非常少。
由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的黄埔军校,自1925年建校至1949年迁往台湾,总共毕业了23期学生。其中招收女生的只有两期,分别是1926年北伐时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期(武汉分校),和1939年抗战时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第三分校)。
赵一曼就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武汉分校的学生。
黄埔军校第五期女生队总共招收了183名队员,加上南湖学兵团原有的30名女生,合计有213人。她们当中有在校大学生,有的是中学生,有的已当了母亲,有的还缠过足。从出身、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来看,可谓参差不齐。其中有些人曾当过萧楚女和恽代英的学生,接受革命思想比较早,觉悟比较高,也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剩下的则属于“爱国有心,知识不足”的状态。
一年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夏斗寅随即叛变,并出兵进攻武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全体学生被编为中央独立师,归属卫戍司令叶挺指挥。击退夏斗寅和杨森的部队之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生班师回校,取消中央独立师番号,恢复武汉分校的名称和建制。同年7月,汪精卫发表反共声明,武汉分校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证书,提前结业,女生队也就不复存在。
时为中共党员的赵一曼被转移到上海,随后被党组织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冬天,赵一曼因疾病和怀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地从事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组织派往东北,在沈阳、哈尔滨等地领导工人斗争。1934年7月,赵一曼来到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中共铁北区区委书记。
赵一曼在当地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对敌作战。不久,赵一曼还兼任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她率领战士们活跃在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让团长带着大部队突围,自己则留下担任掩护任务。战斗中赵一曼的左手和左大腿都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导致昏迷而不幸被捕。在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赵一曼受到了令人发指的折磨。根据后来解密的日军和敌伪档案,赵一曼所遭受的酷刑真正是难以言述,远不是有关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那样。
赵一曼受刑后曾几度昏迷,但她坚贞不屈,绝不肯透露党和抗联的秘密。在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怕她死了得不到口供,便将她化名为“王氏”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被赵一曼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在二人的帮助下,赵一曼于1936年 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前进。
在赵一曼成功出逃后的第三天凌晨,伪骑警队追上了赵一曼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为了撬开赵一曼的嘴,日寇甚至专门从本土运来了一部电刑机器。这种机器的发明者从人体学的角度证明,没有人能够经受得住这样的刑讯方式。赵一曼是第一个被日本侵略者施以电刑的女革命者,但她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最终证明,敌人的所有努力只是徒劳。赵一曼怒斥敌人说:“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信仰这个词从赵一曼口中说出来,是那么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为了心中的信仰,赵一曼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酷刑,承受了与爱子的生离死别。身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她肉体和精神上的创痛可以想象。但赵一曼直到临死也不后悔,因为她早就做好了随时为国家牺牲的准备。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