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25 11:48 浏览

王进喜是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铁人精神”更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报效祖国、尊重科学、坚韧不拔的创业勇气,凝聚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英雄气概。

王进喜绝对是个爷们儿!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如此的豪言壮语,谁听了精神都不免为之一振!

民国之初,我们从美孚石油公司聘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对陕北及周围地区进行石油地质勘察后,得出中国是个贫油国的结论。这个结论让当时的国人非常沮丧。要知道,石油就是液体黄金,一个国家如果缺乏石油储存,就等于跟贫穷划了等号。

庆幸的是,一批抱着“科学救国”志向的科学家并没有放弃努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冒着艰险开始了对地下油气资源的勘察。1935年,李四光预测我国东部的新华夏系沉降带可能找到石油。1941年,潘钟祥提出了陆相生油的观点。经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科学家们肯定中国东部,特别是东北松辽盆地具备良好的储油条件。很快,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就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陆续被发现,不仅一举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还使潘钟祥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找油是科学家的事,采油则是工人老大哥的事。1960年3月,3万多名复员转业官兵、5000多家工厂企业生产的机电产品和设备、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的精兵强将以及200多家科研设计单位的技术支援力量齐聚大庆,一场关系中国石油工业命运的大会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时任1205钻井队队长的王进喜,是这群人中最杰出的代表。早在1958年,王进喜率领的钻井队就创造了月钻井进尺5009.3米的全国最高纪录,他所在的钻井队获得了“钢铁钻井队”的称号。大会战开始后,王进喜组织队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方法运水保开钻,甚至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制井喷,被誉为“铁人”。

我们只需稍加梳理就不难发现,在王进喜身上体现得最集中的有三点,第一是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王进喜始终抱着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的信念,决心要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因为王进喜很清楚,如果不能迅速提高石油的开采量,中国贫穷的面貌就不能得到改观,中国落后的现状就无法得到改变。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他心里认定的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第二是忘我的拼命奉献精神。由于中国的石油自主开采才刚刚起步,要在很短的时间赶上发达国家,不拼命绝对办不到。王进喜和成千上万的石油工人一样,抛家别子,风餐露宿,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干劲,兑现着自己对祖国的承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第三是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过去曾有人对王进喜有过曲解,以为他只知道拼命蛮干,不动脑子。其实,王进喜是个自学精神很强的人。他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就凭着一股子韧劲儿,工作之余拼命自学,只用了2年时间,就能独立看报、读文件、写发言稿。他曾带领伙伴用20世纪40年代的老钻机,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商井,创造了用旧设备打直井的先例。他与工友们发明了钻机整体搬家、钻头改进、快速钻井等多项技术革新,对改进钻井工艺技术做出突出贡献,被油田党委授予“工人工程师”的称号。

更重要的是,王进喜在拼命硬干的同时,还逐渐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油田管理规章制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老四严”,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在严格的制度下,用科学的态度,加上拼命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党的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