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为人民,生命值千金——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28 15:57
浏览
次
在信访工作的平凡岗位上,吴天祥忠于职守,执著地为民排忧解难,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为人民造福,为政府增光,为党旗增辉。
2004年9月20日,一场秋雨使武汉气温骤降。清晨6时半,一个熟悉的身影准时出现在武昌区政府门口。
“吴区长,您来了。”几位守候在雨中的上访群众兴奋地围上去。吴天祥和来者一一打着招呼,将上访群众热情地迎进接待室。
“吴区长”就是吴天祥。一年前,他从副区长的岗位上退下,担任了区政府巡视员,但他多年的习惯——每天上班前接待来访没有变,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那颗心愈发炽热。
1996年,吴天祥从信访办公室副主任提升为副区长,分管信访、民政、劳动就业等。为了更多地接待上访,他每天早晨6点半开始接待上访,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武昌区的百万市民都知道,要找吴天祥,上班前区政府门前见。每天他少则接待五六人,多则10多人。8年来,他的“民情日记”记了20多本。带着信访中的问题,他深入街道、社区,调查研究,先后写出了《下岗工人就业难,难在哪里》《对我区80名下岗工人就业现状的调查》等20多篇调研报告,成为区委、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1998年,他提出在集贸市场安置下岗工人的建议,区政府及时采纳并在武昌召开了现场会,由此推动了数万名下岗职工找到了再就业新渠道。
当时吴天祥调任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时,几乎亲朋好友都一致反对。信访部门是“清水衙门”,没“油水”不说,成天跟哭天抹泪、扯皮打架的事打交道,别说解决问题,就是听着看着,都会头皮发麻,有什么干头!
但吴天祥有自己的想法,在他心中,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决心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解决群众的疾苦,去实践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
为了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吴天祥上任不久,就在信访接待室装了部电话,群众来访,凡能马上办的,当场通过电话与有关部门核实情况,商讨解决办法。他还给自己规定:凡遇群众反映的急事,自己能办的立即去办,自己办不了,也要尽全力请有关方面的人员到现场去处理解决,决不搞“公文旅行”。他说:“民之难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一天,70多岁的刘春梅步履维艰地走进信访办。
老人祖传的房子在新中国成立前租给了一户姓杨的人家,如今杨家的长辈已经去世。而刘春梅的女儿也成了家,并添了外孙,一家三代人挤在一间7平方米的小屋里。在部队服役的女婿每次回家探亲,都只能在屋里打地铺。刘春梅要求收回房屋,杨家却没处可搬。最后,两家闹到法院。法院判决杨家归还房子,但杨家一拖就是4年。
按说法院有判决,这种事只需向有关部门反映,把反馈情况再向来访者转达,即尽职了。但吴天祥不满足当“收发员”。他说,群众找我们,是信任我们。当党的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如果只是收收转转当“收发员”,就对不起群众。
吴天祥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连好几个月,他顶风冒雨,跑了4个房产所,请求他们帮助解决一套住房,无奈房源实在太紧。吴天祥又找到区房管局,申请一套“特困房”指标。局长为难地说:“老吴啊,特困房指标要事先登记排队,你这样突然要求解决,让我为难啊。”吴天祥体谅局长的难处。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从武昌到汉口,得一两个小时,吴天祥一连跑了7趟。
几经努力,“特困房”指标批下来了!当吴天祥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捎给刘、杨两家时,迎面浇来的却是盆凉水——刘春梅说:我只要我自己的房子;杨家则表示,特困房要花2万元买,他家买不起。不管怎么做工作,两家态度都很坚决:不要新房。吴天祥真有些灰心了,可转念一想,不是难事,还要我们共产党去办吗?
又是一个多月,吴天祥到居委会、房管互换站,终于找到一户愿意用现房换“特困房”的人家。搬家那天,吴天祥自己花了150元租来一辆大卡车。望着吴天祥雨中来回搬箱抬柜,刘春梅老人热泪盈眶。
信访办是各种矛盾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信访办更成了社会热点、难点汇聚的一个部门。群众有情绪,信访办首当其冲。吴天祥对同事说:“恰当处理这些信访问题,对于保持稳定,理顺情绪十分重要。要不断用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武装头脑,不断研究客观情况,让更多的人了解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之所在。要细致耐心。群众找我们反映问题,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要让党和政府为群众做主,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1993年5月,湖北省京山县鲍河村农民鲍圣光,带着自家种植的香菇到武汉推销。一家快餐厅买了700元的香菇,却不给钱。鲍圣光几次上门索要,快餐厅总是赖着不给。
吴天祥带着鲍圣光到那家快餐厅讨货款,也遭拒绝。于是,吴天祥领着鲍圣光到区法院。经开庭审理,鲍圣光要回了香菇钱。
吴天祥满腔热情地工作,到信访办6年,接待上访群众万余人次,处理问题近万件。群众中大量的纠纷、矛盾在社区得到化解,避免了恶化、升级,也密切了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关系。武昌区信访总量、集体上访下降20%。武昌区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信访工作的先进。
百姓的心是党的根。
吴天祥说:“共产党的干部要乐于结‘穷亲戚',因为他们最需要党和政府的温暖。”多年来,他利用休息时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人心。
1982年底,吴天祥从一份材料上得知关山鲁港有4个孤儿,大的10多岁,小的刚1岁。大年初一,吴天祥顶着数九寒风,冒雨骑车赶了几十里路,花了2个多小时找到孤儿家。
兄妹4人望着这位陌生人连声问:“您是谁?是民政局的吗?我们怎么没见过您。”
吴天祥抚摸着孩子的头:“我是你们爸爸妈妈的好朋友。”他把带来的枕巾、笔、本子等送给孩子们,勉励他们互相照顾,好好学习。临走,还给孩子们留下几十元钱。
打这以后,吴天祥每年都要几次专程去看孩子们,给他们送学习、
生活用品,直到4兄妹长大成人。
“人生在世,奉献二字。”吴天祥把这8个字落实在了行动上。他瞒着组织和家人9次义务献血共2100毫升,其中5次是步入40岁后献的。
几十年来,吴天祥为相识和不相识的普通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倾注满腔热情。
不久前还在为生计发愁的来北斗,如今在武昌火车站摆起了冷饮摊,生意日渐红火。家里的生活有了着落,来北斗说:“今天的一切都是吴主任帮助的结果。”
来北斗是下放回城人员,因回城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前两年夫妇俩做点小买卖,后来生意不景气就停了,家里生活出现了严重困难。
1996年大年初一,来北斗一家刚起床,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谁会一大早来呢?他迟疑地拉开门:是吴天祥。
“给你拜年来了!”吴天祥笑着进了屋。他发现来北斗家只有一块豆腐大小的五花肉。吴天祥拉开冰箱一看,里面装了几本教科书,原来是一台人家不要的坏冰箱,来北斗拿来给孩子当书柜。
“街道不是刚给你们一百元补助金吗?”
“那钱可不敢花,得留给孩子交学费。”
吴天祥从口袋里掏出为小外孙准备的50元压岁钱,塞到来北斗手中,自己又转回家拿了些年货给来北斗送去。第二天,他买了20斤大米送到来家。
吴天祥找有关领导和有关方面协商,在商家必争的宝地武昌火车站帮来北斗办了个营业执照。来北斗身无分文,吴天祥掏出500元给来北斗作本钱,不够,他又凑来500元。来北斗的冷饮摊终于开张了。
“人生为人民,生命值千金。”吴天祥以一个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谱写了一首首爱民之歌。在平凡的岗位上,吴天祥走过了一条闪光的人生之路,成为1960年代的“五好战士”、1970年代的“公安标兵”、1980年代的“劳模”、1990年代的“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
不拿别人一分钱。
吴天祥给自己定了条规矩:拒绝一切请吃,拒绝一切礼品。
1995年上半年的一天,吴天祥骑着自行车下班回家。一位中年妇
女把他拦到路边,硬往吴天祥手里塞一个纸包。
“你怎么又来了呢!快把钱收起来,以后再别这样了。”吴天祥语气十分坚定。
这是她第三次给吴天祥送“感恩钱”,谁知还是不收。后来她请人代写了一封感谢信。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妇女叫黄年妹,是湖南人,丧夫后带着两个孩子改嫁武汉市民王洪强。不幸,1992年王洪强得了白血病。丈夫的病要治,一家人要吃饭,黄年妹愁坏了。
听到消息后,吴天祥来到黄年妹家,一番安慰后,临时给他们留下一些钱。以后,他隔三岔五就给他们送钱送物。他还到王洪强工作过的单位募捐,但王洪强还是因病情恶化去世了。吴天祥跑街道、上民政局,帮助安葬了王洪强,接着又跑工商部门为黄年妹办营业摊点执照,跑学校,帮黄年妹的儿子转学。
“吴主任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可他连我们家的水都没喝一口。”黄年妹逢人就夸赞。
“我收你一分钱,我就不值一分钱。”吴天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吴天祥深知其中的利害。他说:“一名党员清正廉洁的路是漫长的,但蜕化变质却只要一分钟。蜕化变质的路有千万条,清正廉洁的路只有一条——严格要求自己,要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守住人生道德的每一道‘防线’。”
吴天祥也面临着不少诱惑。商家请吴天祥帮助推销产品要给回扣,建筑老板请吴天祥介绍工程要给酬金,吴天祥都严词拒绝。
2001年10月的一天,一位民营企业老板为感谢吴天祥帮他联系了一笔业务,悄悄送来1万元钱。吴天祥严肃地说:“我是为支持民营经济才为你联系业务的,绝不会要你的半点好处。”
在亲情面前,吴天祥也有自己的原则。
吴天祥的父亲从钟祥老家来武昌与儿孙团聚,当时,吴天祥一家四口住在一间17平方米的房子里,晚上老父亲只好在过厅里搭铺。女儿不忍心,便对吴天祥说:“爸爸,能不能想办法把房子换大些,让爷爷有个地方睡?”吴天祥当时没吭声。晚上,他领着女儿走了三四家住房困难户。当女儿看到有的一家几代数口人挤在一间窄小的房子时,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工作这么多年一直不开口向组织要房子。
在两个女儿的记忆里,父亲曾帮过无数人解决了许多困难,却从来没有利用关系为自家人解决过问题。1992年,小女儿新芳初中毕业,参加了升学考试,考分过了中专录取分数线。新芳非常想上警校,就跟吴天祥说:“爸爸,你找熟人帮我说说。”妻子卢朝京也劝道:“老吴,你就托托公安部门的老战友吧。”
“这样不太好啊!”吴天祥说。
女儿最后还是没有上成警校,上了高中。
一些人不明白:“老吴,你不穿好,不吃好,还拼命地干,图个啥?”吴天祥回答:“我啥也不图,只图能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一个能让人民满意的公仆。”
吴天祥交出一份共产党员的合格答卷,他仍健步行进在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上。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