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课程由入门到进阶】38.基础课程第三十二讲 停连概念的说明
绿萝 2025-07-24 15:44
浏览
次
以下是课程核心内容的精炼总结,
便于复习与教学参考:
一、停连定义与重要性
概念
停连 = 停顿(声音终止)
+ 连接(声音延续),
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
本质:服务于思想感情表达,
非任意生理行为
(换气需融入情感逻辑)。
三大必要性
生理需求:长句换气、
气息支撑发声
(如新闻长句的偷气技巧)。
心理需求:传递情感
(例:"他真的…死了"
的停顿表震惊/悲痛)。
表达需求:
口语化节目需自然停顿
("边想边说"节奏);
书面语(如新闻)连接更紧密
(信息高效传递)。
二、停连的核心功能
避免歧义(经典案例解析)
原句:"无鸡鸭也可无鱼肉
也可一盘青菜不可"
客人意图:无鸡(鸭也可);
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
主人误解:无鸡鸭→可;
无鱼肉→可;一盘青菜→不可(全素宴)。
结论:停连错位导致语义反转,
凸显精准断句的生死攸关!
情感强化
停顿是情感的延续,
非中断(例:"话到嘴边…(停)
可他却没勇气说"→表现挣扎)。
连接需突破标点束缚
(例:新闻中逗号处不停,
保持语流紧迫感)。
三、实操原则
停顿规则
依据:情感运动状态
(例:强调前停顿、回味性停顿)。
禁忌:机械换气切断语意,
或完全遵循书面标点。
连接规则
关键:识别语义紧密处
(即便有标点也需连读)。
例:递进关系词组("改革开放")、
固定短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一气呵成。
四、教学重点强调
核心口诀:"标点仅供参考,
情感决定停连"
常见误区警示:
朗诵腔(过度停顿破坏流畅性);
蹦字式(连接不足致语意碎片化)。
练习方向:
精选歧义句训练精准断句;
情感文本(如悼词/台词)
设计心理停顿;
新闻稿对标点"破句连读"实战。
此框架覆盖课程全部核心知识点,
重点案例与理论对应明确,
适合快速回顾及教学提纲使用。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