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课程由入门到进阶】40.基础课程第三十四讲 停连的类型(二)
绿萝 2025-07-29 11:51
浏览
次
这段播音主持专业课程
讲解得非常清晰,
详细阐述了并列性停连、
分合性停连和强调性停连
这三种重要的停连类型
及其应用方法。
下面是对核心内容的总结与分析:
核心内容总结:
一、并列性停连:
概念:处理作品中处于同等位置、
关系、样式的词语之间的停顿
以及这些词语内部成分的连接。
关键原则:
同位置同时间停顿:
所有并列成分的前后停顿位置
和时间应基本相同
(位置对应,时长相当)。
内部连接紧密:
每个并列成分内部的词语
要连接紧密,
不能断开影响其完整性。
例句解析:
“有的...有的...有的...”:
三个“有的”后应设计相同性质的停顿。
第二个“有的”后的句子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中,
“展开了”和“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虽然有小逗号,但为了表达完整意思
(花瓣展开后露出莲蓬),
应设计连接,
避免停顿过大造成句意割裂。
“太阳...海...绿叶...”:
三者是并列主语,
应在“太阳暖暖的照着”、
“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
“绿叶在树枝上沙沙的响”
之后分别设计停顿(位置对应),
而不能读成“太阳暖暖的照着海”
(混淆了主语)。
二、分合性停连:
概念: 处理“总分”或
“分总”结构的停连。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结。
关键原则:
总结句前的停顿:
在总结性词语(如“千态万状”、
“五位战士”)之前,
特别是由多个分述句过渡到总结句时,
需要设计一个相对较长的停顿,
以明确总结的范围
(覆盖前面所有分述内容)。
例句解析:
“有的...有的...
有的...千态万状...”:
在第三个分述句
(“有的像倾听水声”)
后需要一个明显较长的停顿,
然后再说“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表明总结的是前面所有的“有的”句。
“五位战士...眺望人民群众
和主力远去的方向”:
准确把握“眺望”(总述)
与“人民群众和主力”(并列分述)
“远去的方向”(共同宾语)的关系。
读作“眺望人民群众和主力远去的方向”,
体现“眺望”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
这个整体“远去的方向”。
三、强调性停连:
概念: 为了突出强调某个特定的词、
词组或句子,
在其前、后或前后设计停顿
(有时伴随缩短其他地方的停顿),
使其凸显出来。
关键原则:
停顿制造强调:
停顿本身能制造期待感,
使停顿后(或前)的词语更引人注意。
连接辅助强调:
有时通过连接强调词前后的成分
(使其更紧凑),
也能反衬和强化需要强调的核心词汇。
服务于核心意思:
强调的地方通常是全篇或
该部分的重点所在
(重点层次、段落、语句、词)。
例句解析:
“...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在“征服了”前设计停顿
(“长江,”后停顿稍长
,或“被我们”后稍顿),
能强烈突出“征服了”的意义。
同时,将“自古被我们称作天堑的长江”
这个主语部分连接紧密
(减少内部停顿),
也有助于把力量聚集到“征服了”上。
“...他还是稳稳的站着”:
在“稳稳的站着”前(“还是”后)
设计一个肯定的停顿,
能强调森林爷爷的坚不可摧。
“...很深很深的泥土里”:
内部连接紧密(“很深很深”不停顿),
强调扎根之深。
四、核心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停连服务于内容:
所有停连技巧(并列、分合、强调)
的根本目的是清晰、准确、
生动地表达文字内容,
让听众更容易理解语义和感受情感。
不能为了使用技巧而使用技巧。
理解是基础:
设计停连的前提是透彻理解句子结构
(并列、总分)、
语法关系(主谓宾定状补)
和语义重点(作者想强调什么)。
与重音相辅相成:
停连与重音是播音表达的两大支柱,
常常协同作用(强调性停连尤其明显)。
停顿可以突出重音,
重音的位置也可能影响停连的设计。
五、总结:
这段课程清晰地讲解了
三种基本停连类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并通过具体例句
演示了如何分析句子结构、
把握语义重点,
进而设计合理的停顿
(位置、时长)和连接。
强调性停连更是突出了
播音艺术的感染力塑造功能。
核心思想是:技巧源于理解,
服务于表达。
学生需要反复揣摩例句,
体会不同停连处理
带来的语义和情感差异,
才能真正掌握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老师预告下次课
将继续讲解其他停连类型,
说明停连技巧的系统性和重要性。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