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一棵树 凌可新 有一年春天,一位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母亲栽完树,她的孩子手里拿着一棵树苗,一拐一拐地走过来:“娘,把这棵小树也栽上吧!”那树苗是她丢弃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那孩子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腿就残疾了。
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母亲望着孩子,犹豫了。但看到孩子眼里那灼灼的光芒,母亲同意了。
孩子高兴极了,抢着去挖树坑。他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坑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孩子小心翼翼地放好树苗,培好土,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它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
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一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长成一棵树了。
孩子经常给小树浇水。小树一天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这年冬天,母亲作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没有想过,也没有能力让这个孩子进学校。
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他的笑容就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孩子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
上了学的孩子还总是惦记着那棵树,经常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小树已经长得比别的树更旺盛、更挺拔。
许多年以后,儿子回到了家乡。母亲已经是满头白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儿等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棵树。那棵树已经有一抱粗了。
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就下了车,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远远地,他就看见了那棵树,看见了树下的母亲。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在老屋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聊天儿。
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
母亲望着已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平静地笑了:“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因为你捡牛粪悄悄喂它?有一次我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知道你偷偷地喂那棵树哇!
他一下子怔住了,也明白了母亲那颗充满爱意的心。
作者简介: 凌可新,山东省烟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公开发表文学作品约500万字,有几十部中短篇小说被《
人民文学》《
小说选刊》《
新华文摘》《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
中篇小说选刊》等转载,并收入各种文选。已出版长篇小说《梦的门》,中短篇小说集《老白的枪》《醉纸》《避邪》《最初的地方》等四部。短篇小说《老白的枪》入围首届
鲁迅文学奖,并入选“中国当代短篇小说排行榜”。作品《成全一棵树》被选入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
朗诵者: 朱卫东,中央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2018年10月,担任《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经典诵读人。1989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先后播音主持各档新闻和各个专题节目,如《439播音室》、《午间一小时》、《法治中国》、《现在开庭》节目。2008年调入中央台新闻部,担任《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主播。多次担任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现场播音工作。多次担任全国播音主持高级职称、全国金话筒奖评委。
朗诵指导: 一念之差可以左右一株幼苗能否长成参天大树,一念之差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妈妈由孩子坚持成全一株幼苗的品质,而选择不放弃孩子,送孩子上学堂,从而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本文故事性强,有叙述,有对话,没有说教,把道理寄寓在故事之中。朗诵时,重点也应该放在叙述和对话上。首先,叙述和对话要有明显区别;其次,母亲和孩子的对话要有区别;最后,许多年前和许多年后的对话要有区别。整体风格是
从饶有兴味过渡到含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