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关于现代诗歌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31 10:44
浏览
次
玉楼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①。绿杨烟浮生长恨欢娱少②。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肯爱千金轻一笑③。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①縠皱:一作“皱縠”,形容水的波纹。縠,绉纱一类的丝织品。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人生。③肯:岂肯。
宋祁《玉楼春》赏析
宋祁的《玉楼春》是北宋婉约词的经典之作,以浓艳清丽的笔触描摹东城春日盛景,在“春意闹”的鲜活景致中,暗藏对人生欢娱短暂的感慨,最终以“劝斜阳留晚照”的痴愿收束,将惜春、惜时、惜欢的情感推向极致,尽显婉约词的蕴藉与张力。
一、核心意象:春日盛景与惜时情怀的交织
词中意象兼具“景之盛”与“情之切”,春日的鲜活与人生的怅惘形成鲜明呼应,让情感表达更显深沉。
春日盛景:灵动鲜活的感官盛宴
“縠皱波纹迎客棹”:以“縠皱”喻春水波纹,细腻贴切,“迎客”二字赋予春水人的情态,尽显春日的热情与灵动;
“绿杨烟外晓寒轻”:“绿杨烟”勾勒出杨柳含烟、朦胧淡雅的春日意境,“晓寒轻”点明早春时节的微凉质感,冷暖交织间更显春的温润; - “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堪称点睛之笔,以通感手法将视觉的“红杏”转化为听觉的“喧闹”,既写出红杏怒放的繁茂,也凸显春日的蓬勃生机,让静态的春景瞬间鲜活起来。
惜时情怀:欢娱难留的人生怅惘
“浮生长恨欢娱少”:直接点出人生的核心遗憾——漂泊无定的人生中,欢乐时光总是短暂,为全词奠定“惜欢”的情感基调;
“肯爱千金轻一笑”:以“千金”与“一笑”对比,表明词人愿为片刻欢娱舍弃富贵,凸显对欢娱的珍视;
“且向花间留晚照”:“斜阳”“晚照”象征时光流逝,“劝斜阳留照”的痴愿,将惜春、惜时、惜欢的情感融为一体,既无奈又执着,余味悠长。
二、情感脉络:从赏春之乐到惜时之痴的递进
全词情感顺着“见春景—感春乐—叹欢少—愿留春”的逻辑展开,从感官的愉悦逐步深入到内心的怅惘与执着,层次分明。
开篇:初见春景,心生愉悦
“东城渐觉风光好”,以“渐觉”二字写出对春日风光的逐步感知,不疾不徐,自然引出“縠皱波纹”“绿杨烟外”“红杏闹春”的景致描写。每一处春景都鲜活灵动,传递出词人赏春时的轻松愉悦,为后文情感转折做铺垫。
中段:由乐生叹,怅惘暗生
“浮生长恨欢娱少”一句,突然从春日盛景的描摹转向人生感慨,将“春之乐”与“人生欢娱少”形成对比。春日虽好却短暂,正如人生中的欢乐时光转瞬即逝,这份怅惘让前文的“乐”多了一层含蓄的底色,情感从表层的愉悦转向深层的思考。
结尾:痴愿留春,情感升华
“肯爱千金轻一笑”表明对欢娱的珍视,“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以“持酒劝斜阳”的浪漫想象,表达希望时光停滞、春景长留的痴愿,既回应了“欢娱少”的遗憾,也让惜春、惜时的情感更显真挚执着,余韵无穷。
三、艺术特色:清丽灵动中的情感张力
这首词在艺术表达上极具特色,既显婉约词的清丽,又藏豪放词的洒脱,情感张力十足。
炼字精妙,意境鲜活 “闹”字是全词的神来之笔,将红杏绽放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的“喧闹”感,既写出春景的繁茂,也传递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让整个画面立体鲜活;“渐觉”“轻”等字词的运用,精准捕捉春日的细腻变化,尽显语言的锤炼功力。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词的上阕实写春日盛景,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视觉、触觉兼具的春景图;下阕虚写情感与心愿,从“长恨欢娱少”的感慨到“劝斜阳留晚照”的痴愿,将实景与虚情融为一体,让春景成为情感的载体,情感成为春景的升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情感转折自然,张力十足 全词情感从“乐”到“叹”再到“痴”,转折自然却极具张力。上阕的春景越鲜活,下阕的“欢娱少”就越令人怅惘;“劝斜阳留照”的痴愿越执着,就越凸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种情感的反差与递进,让词的意蕴更显深厚,极具感染力。 
四、主题价值:活在当下的人生智慧
这首词不仅是对春日盛景的赞美,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美好:春日虽短暂,却因灵动鲜活而值得珍视,正如人生中的欢娱时光,即便稀少,也应全心感受;
它传递“活在当下”的态度:“肯爱千金轻一笑”“且向花间留晚照”,都体现出词人不被名利所困、专注当下愉悦的人生选择;
它赋予惜时以积极意义:不只是消极慨叹时光易逝,而是以主动“留晚照”的姿态,争取更多美好,让惜时成为追求当下快乐的动力。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