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闪耀着信仰的光芒——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18 11:59
浏览
次
王尽美短暂的一生,时时闪耀着信仰的光芒。王尽美肉体的生命虽然终结了,但信仰却延续着他的精神生命。所以我们要说,尽美不死!
人们常说,名如其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曾经改名明志。张太雷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共和国不能忘记的名字就是王尽美。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这一年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坚定了他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献身的信心和决心。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泥沙统人海,乔有麓下看沧桑。”为了抒发自己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激情,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王尽美。此时,作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的王尽美刚刚赴上海参加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而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的毛泽东,也出席了党的一大。
1918年,20岁的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临行前他也曾激情豪迈地写下了一首诗:“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人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王尽美写诗不单是畅抒胸臆,也用它宣传革命思想。有一次,王尽美到省立一中伙房与工人攀谈。王尽美得知一个老炊事员老于家庭困苦而终日忧愁,便循循善诱地给他讲解苏联穷人如何翻身做主人的道理,并在老炊事员的扇子上题了一首诗:“为何贫困并非命,乃因世事太不公。如把脑筋肯放开,天下大事无不成。”
这首浅显易懂的诗让老炊事员很受启发,在王尽美的影响下,老炊事员后来到博山煤矿当了工人,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为纪念王尽美对他的教诲,他在矿上改名为王开成,意思是一个人思想开放了,以恢弘的气魄去奋斗,则万事皆会成功。
王尽美不光是诗人,还精通音律。吹拉弹唱,填词作曲,样样都无师自通。1922年1月,王尽美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会后举行的各国代表团联欢晚会上,他用中国乐器三弦弹奏了《梅花三弄》的传统曲目,震惊四座。
1919年夏天的一个早上,诸城县城的财神庙里人群熙攘,各校学生在此举行反日救国大会,革命的口号声此起彼伏。王尽美指挥大家演唱由他创作的《长江歌》,向广大群众进行革命宣传:“看看看,滔天大祸,飞来到身边。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止耻不能甘。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听听听,山东父老,同胞愤怒声。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反对卖国二十一条,保护我山东。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
这思想鲜明、形式活泼的歌曲在当地风靡一时,成了革命运动的号角。
1922年9月,王尽美受党中央委派去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领导工人运动,建立党组织。在他领导下,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于10月3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历经9天,终于取得胜利,争得工人俱乐部的合法地位,有力推动了京奉铁路全线各地的罢工斗争。随后,王尽美又领导了秦皇岛开滦五矿工人总同盟罢工,并领导建立了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小组。
因为领导工人运动,王尽美遭到反动当局通令缉捕。中共中央凋王尽美重回山东负责党的领导工作。王尽美与王乐平等在济南组织“平民学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苏联十月革命经验,大力开展革命活动。不久,王尽美又根据中共“三大”的决议规定,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并于1924年1月出席了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由于长期忘我工作和艰苦生活,使王尽美患上了肺结核,乃至吐血晕倒,不得不住进医院接受治疗。时值国民会议促成会和工人运动蓬勃开展之际,王尽美心急如焚,毅然出院,抱病投入战斗。在他的努力下,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和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相继成立。
因疲劳过度,旧疾复发,王尽美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故乡养病。在此期间,他受到亲人、邻居、同学、故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但由于病情被严重耽误,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所限,王尽美的病情迅速恶化。病危期间,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笔录了他的遗嘱:“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因病逝世,年仅27岁。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