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百折不挠的斗志——关于学习的演讲经典篇目
吴健溪 2025-08-05 13:50
浏览
次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成功者总是那些有目标的人,鲜花和荣誉从来不会降临到那些无头苍蝇一样在人生之旅中四处碰壁的人头上。聪明的人,大多是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一定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因而他的所有的努力,从整体上说都能围绕着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进行,他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有用的。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因而目标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标,就有了热情有了积极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
孙中山小时候喜欢听故事。村子里有位冯阿公,是当年太平军的老战士,参加过金田起义。他常常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给小孙中山他们讲太平天国的斗争故事。这天,冯阿公绘声绘色地讲到湖口战役中打得湘军首领曾国藩差点投河自杀时,孩子们激动地叫道:“打得好!”“真够劲!”阿公兴奋地说:“太平军只用两年时间就从广西打到南京,改金陵为天京,攻破了清朝的江南大营……”
小孙中山激动地插嘴说:“要打到北京去,把皇帝拉下来!”阿公惋惜地说:“可是,后来发生了天京事变。诸王互相残杀,翼王石达开分兵出走,太平天国渐渐地走下坡路。”
“阿公,后来怎样?”小孙中山紧张地问道。
阿公说:“天王起用了年轻的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英雄,才使太平天国又振兴了几年。”
小孙中山自言自语道:“洪天王灭了清朝就好了。”“孩子啊,”冯阿公摸了摸小孙中山的头说,“就在你出世的前两年,清军勾结洋人攻人天京。天国的战士们赛不敌众,死的死、亡的亡……”冯阿公老泪纵横,再也讲不下去了。孩子们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孩子渐渐离去,孙中山却瞪着乌黑的双眼,久久地伫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阿公奇怪地问道:“孩子,你在想什么?”
'我要做洪秀全第二!”孙中山心中的话脱口而出。
“你这孩子有志气,好好读书,将来会有出息的。”冯阿公笑着说“这些话可不能乱说,官府听到了要杀头的。”
孙中山12岁的时候,远涉重洋,投靠在夏威夷檀香山经商的哥哥孙眉那里。哥哥将他送进了一所由英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学校。孙中山学习非常刻苦,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学校里有座教堂,孙中山有时半夜就起床,来到教堂的走廊里就着路灯的光复习英语。
一天,孙中山正在走廊微弱的路灯光下练习英语,校长轻步走过来问道:“你怎么还不休息?”
孙中山用英语答道:“我,我睡不着。”
校长赞许地说:“你进步很快啊!英语怎么说得这么好?”
孙中山答道:“英语只有26个字母,比中国话好学。”
校长感叹地说:“聪明的中国人,你会学到更多知识的。”过了一些时候,校长把孙中山带到办公室,用欣赏的眼光打量着这位年轻人,微微一笑,问道:“听老师们说,你很喜欢读伟人的传记?”孙中山点了点头。
“我这里书很多,有《华盛顿传》《林肯传》,还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拿破仑传记》,你可以拿去读。”
从此,孙中山对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现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崇拜华盛顿、林肯、拿破仑,暗暗发誓要做华盛顿式的人物。
3年后,孙中山毕业了,降重的毕业典礼在大教常里举行。夏威夷国王和王后亲自给荣获第一名的孙中山颁发奖品。在热烈的掌声中,孙中山高高举起奖品向众人致意。
哥哥孙眉很高兴,向前来祝贺的人们宣布,将自己财产的一半分给弟弟孙中山。孙中山恭恭敬敬地向哥哥鞠了一躬,诚恳地说:“我不会做生意,我只想多读点书,多学些本领,报效祖国。”
1887年,孙中山转入香港西医书院读书。一有闲暇,孙中山就和好朋友陈少白、尤列、杨鹤龄聚会。他们畅谈天下大事,击清朝的黑暗统治,讨论中国的出路,提出“勿敬朝廷”的口号。孙中山说:“洪秀全起义失败,清人称他为寇,而我们四人的志向正如洪秀全一样,那”“四大寇”的称号由此传么,我们四人也是清朝廷的'四大寇’了。”播开来。
1892年7月,孙中山毕业离校,在广州开药局行医。虽然对贫穷的病人不收分文医药费,但每年仍然有1万多元的高额收入。孙中山并没有忘记改造中国的决心,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医国”。1894年6月,孙中山来到天津,向洋务派官僚李鸿章上书,提出富国强兵之道。可是,李鸿章传出话来:“等仗打完了再说吧。”他拒绝接见孙中山。打什么仗呢?那时,日本正侵略朝鲜,中日战争一触即发,清政府却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热衷于筹备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孙中山深受震动,明白了决不能依靠清政府来改造国家,除了革命,再也没有别的救国救民的方法了。从此,孙中山抱定了推翻清朝政府、创建民主共和国的志向。
1894年秋天,孙中山怀着远大的革命理想,从上海绕道日本,再度来到檀香山,联络华侨,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这年11月,他动员20多名爱国侨胞,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成立仪式上,孙中山带领会员高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言。
兴中会很快团结了数千人,准备在1895年的重阳节炸毁两广总督署,举行起义。但到了起义的那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600余支用于起义的手枪被海关的清兵搜获,这次起义还没有正式发动,就遭到了清政府的血腥镇压。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就这样失败了。清政府下令通缉孙中山,死活不论。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国外1907年12月1日,镇南关起义爆发,孙中山亲自来到战场向清军开炮。经过7天7夜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弹尽粮绝,被迫撤退到越南。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六次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孙中山并不气馁,在马背上,他吟诗明志:“咸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漠东南云万叠,铁鞭叱咤历天风。”字里行间,洋溢着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曾先后发动过10次武装起义,虽然都遭到了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革命党人发动的武昌起义终于成功,清朝政权土崩瓦解,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当时有人推荐因支持革命而耗尽家财的孙眉担任广州总督,孙中山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他劝慰哥哥孙眉说:“民国是天下人的民国,而不是我们孙家的私有财产。我们干革命,是为了干大事,而不是为了做大官。”孙眉听了这番话,心中豁然开朗,很高兴地经商去了。
在广州岭南大学,孙中山给大学生们做讲演,列举达尔文的例子说,达尔文的功劳比世界上许多皇帝的功劳还要大。说到这里,孙中山振臂高呼:“我们不要做大官,要干大事!”
可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北洋军阀袁世凯及其后继者攫夺去,中华民国最后只剩下一块空招牌。孙中山抱定誓与民国共存亡的决心,先后领导党人和民众进行了讨袁、护国及护法的“二次、三次四次之革命”。这几次革命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孙中山百折不愈挫愈奋,坚信中国革命终有成功之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不治,在北京逝世。弥留之际孙中山断断续续地说:“和平……奋斗……救中国!”
——崔皓景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