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最有效的时间记忆——关于学习的演讲经典篇目
吴健溪 2025-08-14 10:38
浏览
次
提高记忆力中最直接、也最好实现的小窍门在于--利用最有效的时间记忆,也就是说,如果你晚上的记忆最佳,那就利用晚上时间的记忆。青少年们认为想要保证高效的学习首先就要保证的是有良好的作息规律,而“利用最有效的时间记忆”看似和保证良好作息时间之间存在矛盾,其实不然。虽然建议青少年们最好不要熬夜,晚上一定要充分休息,主要是因为熬夜伤害身体,全身的各个器官无法得到妥善休息从而影响记忆与学习,但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看书50分钟,就应该让自已休息10分钟,可以起身做个伸展运动,到处走动走动,喝点水,让自己深呼吸,或者轻轻闭上眼睛,完全放松10分钟。但如果此时你记忆得非常投人,就不必拘泥于“现在一定要起身休息”的原则,因为有时候在非常投入的阶段被打断,注意力和集中力很难恢复原有的水平,结果休息反而使你的记忆效率打了折扣。
记忆时间、睡眠时间、休闲时间的安排应该灵活,不必迷信固定的生理时钟。有些人会说:“我愈到晚上精神愈好,记忆效率愈佳!”也有些人对这种情形不以为然,认为晚上不睡觉是有碍健康的,应该强迫自己调回“正常”的生理时钟。但强迫自己调整有可能会招来更严重的反效果--白天精神涣散,夜晚早早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结果使睡眠质量更加低下。
其实,一日中的最佳记忆时间因人而异,大体来讲,主要有百灵鸟型、猫头鹰型、亦此亦彼型及混合型4种。
第一,百灵鸟型。有些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感悟到,一到白天就像百灵鸟那样欢快--脑细胞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记忆效率在某一时间段特别高。据说,艾青的最佳写作时间是上午8~9点钟。有的人最佳记忆时间是在上午8~10点钟,午睡后的2~3点钟的记忆效率也很高。
第二,猫头鹰型。有些习惯于夜战的人感悟到,一到夜间就像猫头鹰那样活跃--脑细胞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记忆效率在某一时间段特别高。中国有些名人待夜幕一降临便身心俱安,养成了夜间写作的习惯像鲁迅、巴金、何其芳等。法国作家福拜有挑灯写作、彻夜不眠的惯,以致通宵亮着的灯光竟然成了塞纳河上的航标。
第三,亦此亦彼型。有些人则感悟到,起床后或临睡前的一段记忆时间效率最高,思维也最敏捷。中国的姚雪垠、陈景润等习惯于早晨3 点钟开始工作。美国小说家司格特说过,觉醒和起床之间的半小时才是非常有助于他发挥创造性的工作的黄金时刻。达,芬奇喜欢在睡觉前或睡醒后,独自于黑暗中躺在床上,将自己已研究过的物体的轮以及其他经过深思熟虑而理解了的事物,运用想象回忆一遍,以加深印象。第四,混合型。有些人既有百灵鸟的最佳记忆时间段,又有猫头鹰型的最佳记忆时间段,即一日内有两个最佳时间段。美国有人对100多名医院护士进行了每日中不同时间段的记忆功能测验,结果发现:一些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上午的8~10点钟和晚间的8~10点钟。他们的感悟是,经过一夜睡眠,大脑疲劳的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对事物的反应、联想都很敏捷,思维能力较强;夜间安静,注意力易于集中,思维迅捷。
总之,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找出可以让自己达到最高记忆效率的时间,这样记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可以测定你的最佳记忆时间:
将一天的学习时间按小时分为若干时区。选择四五组(每组20个音节长短、难度相当)未学过的外语单词,分别在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有代表性的时区进行背通,并分别记录背通的时间或次数。24小时后再分别复查自己各时区的记忆成绩。复查时用重学法记下重学所用的时间或次数;用回忆法记下回忆的成绩,计算回忆量(与原来记忆总量的百分比)。这样,将前次所用时间或次数与后次的记忆成绩作比较,各时区中两者的比值为优的,那就是你的最佳记忆时区。
——梁小斌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