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19 10:35
浏览
次
从树立起信仰的那天起,何叔衡就做好了“为中华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准备。他用血肉之躯,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跟瞿秋白一样没有参加长征的,还有中共建党时的元老何叔衡。1934年红军长征时,何叔衡已年近花甲,即便是现在看来,也算是老人家了,中央没有让他参加长征,一方面是出于年龄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是在政治上受到了排挤。
1935年初,中央根据地陷落,中央局派便衣队护送何叔衡和瞿秋白去闽西。2月24日凌晨,在到达长汀县水口镇附近时,便衣队不幸与参与围剿的保安团遭遇。便衣队边战边撤。何叔衡被警卫员架着来到一处悬崖边,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撤离,何叔衡突然从警卫员手里挣脱,纵身跳下悬崖。
大家都以为何叔衡当场就坠崖身亡了,直到20世纪60年代,福建当地公安机关在审讯一个当时参与了对中央根据地围剿的团丁时才了解到何叔衡牺牲的细节。据这名团丁交代,1935年2月24日凌晨,他所属的保安团三营在水口镇与中共便衣队发生了遭遇战。战后奉命搜索时,他和另一个团丁在悬崖下发现了一位昏迷的老人。他们在老人怀里找到了银元和港币。就在他们对老人进行搜身时,老人突然苏醒,他抱住团丁的腿欲进行搏斗,结果被连击两枪,即刻身亡。
姑且不说一位花甲老人纵身跳下悬崖需要何等的勇气,即便坠崖后从昏迷中醒来,老人赤手空拳仍不肯束手就擒,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足以让那些贪生怕死者无地自容。
有学者考证,何叔衡在中共党史上创造了几个之最:中共一大最年长的与会者,中共红色政权最早的一位大法官,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追求真理从来都与年龄无关。1919年,54岁的小脚女人葛建豪毅然跟儿子蔡和森、女儿蔡畅一起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勤工俭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3年,37岁的何叔衡考取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也是奔着同样的目的。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何叔衡与比他小17岁的毛泽东成为挚友。1918年,毛泽东发起组织了“五·四”时期著名的青年团体“新民学会”,何叔衡成为其中最年长的会员。
也就在这段时期,何叔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终极信仰。1921年初,新民学会内部就“改造中国与世界”应该选择什么主义展开过讨论,何叔衡明确反对无政府主义,表示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何叔衡才和毛泽东一起被推举为湖南省的代表,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
在何叔衡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女儿和女婿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何叔衡结束在莫斯科的学习回到上海不久,他在地下党组织中工作的两个女儿相继被捕,紧接着,次女实嗣的爱人杜延庆也在外地被捕。虽经党组织积极营救,何叔衡的两个女儿和二女婿先后被释放,但长女实山的爱人、当时已是湘东南特委书记的夏尺冰却被反动派杀害于长沙的大街上。何叔衡强忍悲痛,教育子女要抱定舍身忘家的决心,继续做好党的工作。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不应该死在病床上,他一定要死在大马路上。”
何叔衡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不仅表现在危急关头可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更表现在平时工作中能捍卫真理。1931年秋,何叔衡奉命来到位于江西瑞金的中共苏区,担任红色政权的最高法庭主席,不久又出任内务部代部长,集检察、内务、司法大权于一身。当时,由于“左”倾肃反扩大化政策的影响,一些省、县司法机关的干部产生了宁“左”勿右的思想,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用简单化、死刑化代替司法公正的裁决,何叔衡顶住压力,坚决反对这种做法,最终激怒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执行者。1933年9月3日,《红色中华》报指名道姓地批判何叔衡“拿法律观念来代替残酷的阶级斗争”。不久,何叔衡被撤销全部职务。
被免除职务并没让何叔衡感到沮丧,他仍在岗位上为党兢兢业业地工作。或许最让何叔衡感到遗憾的是,他没有看见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