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用用生命谱写"国知精神"——关于党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3-26 14:49 浏览

2003年9月底,在一个“看到屋,走到哭”的大山地界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椿木营乡,几百名村民天不亮就起床,拿着手电、举着火把、扛着花圈,从几里、几十里外翻山越岭赶到勾腰坝村,送一个小小的乡官出殡,他的名字叫周国知。

周国知的家乡椿木营,是宣恩县最远、最高、最穷的乡,这里山高、坡陡、谷深,夏季阴冷潮湿,冬季冰雪覆盖,工作生活十分艰苦。1983年1月周国知退伍回到了家乡,担任了椿木营区后坝乡人民武装部部长。在此期间,他带领大家投入到恩施军分区开展的“131扶贫”工程中。他经常背着种子、地膜,一户一户搞动员,一手一脚做示范。周国知说:“干部,就要干难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最难做工作的一户叫黄秀林,听说要发展地膜覆盖技术,始终难以接受。周国知耐心引导并向黄秀林保证:“如果减了产,我负责赔偿!”并当即立字为据。见周国知这样诚恳,黄秀林终于答应下来。秋后,黄秀林家的4亩玉米亩产都过了千斤。就是这项被山区群众誉为“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技术,使家家丰收,户户增产。

酉水河穿越椿木营的后坝地区,在锣鼓圈村和杨柳坨村的山谷间形成一道深深的峡谷。多年来,两村群众来往仅靠两根木头捆在一起的一座独木桥。“独木桥,独木桥,独木桥上鬼在叫。一不小心掉下去,性命都难逃。”这是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1988年,周国知担任了原椿木营区后坝乡乡长,他决心在这里建一座石拱桥。他说:“我们就是用肩膀扛也要把桥修起来!”

修桥需要水泥,可从公路边到修桥处有10多公里远,中间还要下一道陡峭的悬崖,在悬崖上只有一条窄窄的石径。乡亲们不敢背50公斤一袋的水泥下去,都建议将一袋水泥分成两袋背。周国知说,分两袋背,拆装时容易损耗。说着,他带头背上一整袋水泥走向石径,乡亲们也一个个背上水泥,紧随其后。就这样,10多吨水泥硬是被背进了深山。

修桥需要沙子,村民每人分配3立方米的沙,周国知也同样分配3立方米。初春的河水,冰凉彻骨,周国知带头跳进寒冷的河水中,和乡亲们一起淘沙。那段时间,每天从清早干起,一般要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收工,他的脚都被水泡烂了。他妻子病了,父亲第一次来找他,他下乡去了没找着;第二次来找他,正在河里淘沙的周国知却走不开,就给了10元钱让父亲带回去。几个月里,他和乡亲们硬是将180多立方米河沙、30多立方米青沙一背篓一背篓背到修桥的地方。

5个月后,一座长13米、宽3米的石拱桥修成了。

“国知精神”最宝贵的地方是勤政务实。他凡事自己带头干,带着群众干,条件再艰苦也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把群众的事情办好,而且干得实,干得真,不叫苦,不喊难,一点一滴都充分体现了他求真务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党的良好形象。

“消岩”“消茅”工作的开展使周国知兴奋不已,他铆足了劲,不停地奔波在崇山峻岭之中。这时,周国知感到胃部疼痛日益加重。他认为这是胃病所致。他觉得像他这样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劳累,生活无规律,饥一餐饱一餐,有胃病是正常现象,大可不必在意。

2003年5月8日一大早,周国知又出了家门,他要到特困户胡柏春家去,督促老胡落实好盖新房的材料。周国知已经是第六次到老胡家了。二人虽是一个村的,但却隔了几座大山,要走很远的山路。那天老,胡留周国知吃饭,他却显得很痛苦的样子说:“我不能吃了,油盐都见不得了,万一要弄着吃,给我熬点粥。”老胡把粥熬好后,他就只能喝一口汤,就实在吃不下去了。

在前往下一家贫困户的路上,周国知的腹部又开始剧烈的疼痛,他走一程就蹲下来吃几粒止痛药,最后还是昏倒在了山间小路旁。3小时后村民才发现周国知,乡亲们将他抬到卫生院。自从“消茅”工作全面展开后,周国知就是这样忍着病痛,一户一户地调查摸底,走遍了全乡15个村委会84个村民小组。有人计算了一下,他在“消茅”工作中走村串户,来来回回1800多公里。

8月中旬,周国知病情进一步恶化,全身枯瘦如柴,不得不再一次住进县医院。也许是直觉告诉他情况不妙,在他再三请求下,哥哥终于告诉他真实情况。他当时就火了:“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害得乡里为我整了这么多钱!”第三天,他不顾亲友和医生的强烈反对,只开了一些止痛的杜冷丁,就出院回家。他对在场的哥哥周灵知说:“我回去后,你不要声张;我死后,不要坐夜,乡里能给我开个追悼会就行了。你到民政局反映一下,申请给我小孩解决点低保就行了,不要给乡里找麻烦,乡里太穷了。”

9月16日晚,也就是周国知去世前11天。乡党委副书记万志安到他家去看望他。周国知坐在椅子上,背上垫着被子,连说话都十分吃力了,双脚隔一会就要由家人挪动一个位置。说着说着话,他就昏昏沉沉睡着了。这时,来看望他的一些亲戚邻居讲到了村里的事,村民说:“听说明年要搞通村油路建设,还要我们出钱。那我们是不得搞的。”这句话,惊醒了周国知,他连忙向大家解释政策,说:“通村油路建设,是国家拿大头,只要农民出点工,万一出不了工,就补点钱。当然这要作为村里的‘一事一议',不会强迫你们搞。”他还告诫亲戚邻居:“这是一个大好机遇,你们千万不要失去。我最怕你们不争气,最担心这条路修不通。农网改造我已经帮你们把电灯搞通了。我如果活着,我一定要组织你们把路修通!”

11天后,周国知永远离开了他工作生活了20年的椿木营乡。

周国知是一位普通的基层民政干部,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篇章。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党的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