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于和谐社会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7-31 11:06
浏览
次
文明,这个概念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中,它具有文采光明和文德辉耀的意思。
现在大家对文明的论述很多,其中一个主要观点是: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中国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刘庄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刘庄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教导,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汉明帝刘庄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汉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常常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送葬,并将桓荣的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要做到“讲文明、懂礼貌”,上下级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等都要有一个礼貌问题。大家要做到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互相关心,敬礼、握手、问候,既是礼貌,同时也是文明的体现。讲文明、讲礼貌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首要内容,是立身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凡是仪表大方、举止端庄、待人热情、言谈谦逊、彬彬有礼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欢迎。“敬人者,人恒敬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时候,有个青年人骑马赶路,眼看天近黄昏,年轻人看到他所处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心里很是着急。正好这时有个老汉路过,青年人便扬声喊道:“老头儿,这儿离客店还有多远啊?”老汉回答:“五里。”青年人策马快跑,可是他跑了十几里路都没有见到客店的影子,正在心里暗暗地骂着那老汉时,却突然省悟到:这哪儿是“五里”呀,分明是“无礼”!老汉是在责怪他不讲礼貌!于是这个年轻人马上掉头往回赶,看见那老汉就翻身下马,叫了声“大爷”,没等他说完,老汉就对那个年轻人说:“客店早已过了,你如果不嫌弃的话,就到我家住一宿吧。”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心境,观其言而知其行。”生活在社会中,不管公民是否愿意,他都必须以各种方式与其他人交往。文明礼貌,首先要做的就是语言文明。语言是人们最主要的交流工具,语言同人的仪表仪态一样,是人们是否明礼的外在表现。而称呼通常是人们交往中第一个说出的词语,是开始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一张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以使对方产生好感,可以方便人们的进一步交往,可是如果称呼不当,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请帮个忙”“请你们谅解”,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文明思想是文明行为的基础,文明行为是文明思想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今天继承下来的一种传统美德。在现实社会中,文明礼貌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起讲文明、讲礼貌的作风,同时我们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文明是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具有品德高尚的情操。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非常多,我们究竟要何种精神风貌、思想品质、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团结友爱等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它们都属于文明礼仪范畴。《论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就显得有些粗野,而文采多于朴实,就有些华而不实。如果文采和朴实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现在我们常用“文质彬彬”来形容文雅有礼的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大家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行为规则,而礼仪也是这样的一种规则。《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明礼”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任务是和谐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
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一种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同时形象、礼仪不仅涉及个人的自身形象,而且关系到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曾在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肆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的,但是其中有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例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等却是用中文书写,当时有些国人觉得这样做有辱国耻,便向当地反映这种情况,可是人家回答说,这些不文明行为大多数都是中国大陆游客,所以才要这样写。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文明的行为也是一种国耻。
在日常生活中,礼貌是最细小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事情,但是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文明,是一件高尚的事物,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是一个人被认定的标准,一个国家被肯定的准则。文明礼貌,代表着一个国家、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反映着一个人的觉悟和素质。“知书达礼”是我国民间对于有学问、品行好的人的赞美之称,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人要使自己成为栋梁之才,首先要自觉做到“讲文明、懂礼貌”。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语言的表达是一种社会行为、道德文明行为,体现了个人的一种观念和心理文化,文明语言是个人对社会公众的态度,也体现了个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礼貌是什么?在学校里按时上课就是一种礼貌;对学校的尊重,对学习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这是一种礼貌;与同学交往,受到同学的帮助说声“谢谢”,既可以让帮者感到欣慰,又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也是礼貌的体现。“学好礼仪,美化形象”,努力用双臂构建自己的人生大厦。在文明社会,使用文明语言,举止文明,行为美好,反映了一个人的高尚品格。
——朱西甯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