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3.2.1普通话的声母与发音
绿萝 2025-03-20 21:05
浏览
次
普通话声母发音课程解析与学习指南
一、课程核心内容概述
声母的定义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如“白”(bái)中的“b”。
辅音特点:发音时气流受阻、肌肉紧张、
多数为清音(声带不振动),如“b、p”;
少数浊音(声带振动),如“m、l”。
声母的重要性
发音错误可能导致歧义,如“河南”误读为“荷兰”。
声母是音节的“领头”,影响清晰度(如“王府井”
含糊成“网井”)。
普通话声母数量
21个声母(辅音),另有1个特殊辅音“ng”仅作韵
尾(如“昂”áng)。
二、声母发音的三大关键阶段
成阻:准确形成阻碍部位(如双唇紧闭发“b”)。
技巧:接触面积小,力量集中,避免松散
(如“b”非“满唇用力”)。
持阻:保持阻碍,积蓄气流压力
(如“p”需足够气流爆破)。
常见问题:持阻无力导致发音模糊
(如“八百标兵”误为“八…标…”)。
除阻:快速解除阻碍,带动韵母发音
(如“bā”需干脆释放双唇)。
注意:除阻过慢会拖累音节节奏。
三、声母分类系统
按发音部位(七组)
组别|声母举例|发音部位
双唇音|b、p、m|上下唇接触
唇齿音|f|下唇与上齿接触
舌尖前音|z、c、s|舌尖抵上齿背
舌尖中音|d、t、n、l|舌尖抵上齿龈
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卷起抵硬腭前
舌面音|j、q、x|舌面前部抵硬腭中部
舌根音|g、k、h|舌根抵软腭
按发音方法(五类)
塞音(爆破音):b、p、d、t、g、k
擦音(气流摩擦):f、s、sh、r、x、h
塞擦音:z、c、zh、ch、j、q(先阻塞后摩擦)
鼻音:m、n(气流从鼻腔出)
边音:l(气流从舌两侧出)
其他区别
送气/不送气:如“b(不送气) vs p(送气)”。
清浊音:仅m、n、l、r为浊音,其余为清音。
四、常见发音问题与纠正
平翘舌混淆
例:“z、c、s”(平舌)与“zh、ch、sh”(翘舌)。
练习法:对比朗读“早(zǎo)—找(zhǎo)”、
“三(sān)—山(shān)”。
鼻边音混淆
例:“n”(鼻音)与“l”(边音)。
技巧:发“n”时气流从鼻出(捏鼻发音受阻);
“l”气流从舌侧出。
送气不足
例:“p、t、k”需明显气流爆破。
练习:放纸片于嘴前,发“p”时纸片应被吹动。
五、学习建议与练习素材
绕口令强化训练
平翘舌练习:“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鼻边音练习:“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
录音对比法
录制自己的发音,对比标准音频(如新闻播报),
重点修正差异。
口部操训练
唇舌灵活性练习:快速交替发“b-p-b-p”、
弹舌练习等。
六、课程总结
声母是普通话语音的基石,需精准掌握发音部位与
方法。通过科学分类、阶段化练习(成阻—持阻—
除阻)及针对性纠错,可显著提升
语音清晰度。每日10分钟专项训练,
结合绕口令和录音对比,效果更佳。
行动提示:尝试用“七组五法两区别”口诀记忆分类,
并录制一段绕口令音频进行自我检测!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